一、从职业教育现状反思基础教育 职业贵贱观是导致应试倾向加剧的文化心理误区。因此要着力破除职业的贵贱观、尊卑观,因为这种观念是导致应试教育倾向加剧的一种社会心理误区。大众的文化心理状态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多年传统文化的延续所形成的职业尊卑观,造成在大众心目中将所有职业分成三六九等。 专业的贵贱观也不可小视。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谈到旧时大学中一个连锁式的“瞧不起”: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外语系瞧不起中文系,中文系瞧不起哲学系,哲学系瞧不起社会学系,社会学系瞧不起教育学系,教育学系的学生没有谁可以瞧不起了,只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这个说法是我们学教育学的人心中永远的痛。 在西方,一个千万富翁的儿子直到毕业,他的同学都不知道他的家庭背景,他后来去烹饪学校学习厨艺,成为一名大厨;哈佛的学生在机场当安检或开出租车;一个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天天驾着飞机去上班,飞机不是父母给的而是他炒股赚钱后买的,当他所在的公司破产,失业后的他又欣欣然去整理仓库、做家具搬运工;欧洲语言学校的校长在接待来访学者时还兼当行李员,工作非常自然、非常从容。 为什么东西方对待职业的态度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别?可能是西方比较早地破除了等级尊卑,建立起平等观念,而东方等级森严的观念一直延续下来,凝聚成一种人上人式的精英情结。我们需要颠覆这种“人上人”的情结,重新解读精英。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精英的独特见解:当代精英的构成不是指处在社会高层的极少数人,而是指在不同社会组织、职业中、在不同层面上,极富活力和创造力、有成效和业绩,既能把握自己命运,又能够引领他的团队开创事业的人,他们由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中的优秀人群组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代的精英不由金钱堆出,更不靠权力保证,而是靠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各种机遇,以及个人逐渐养成的品性、智慧和能力打造而成。这种对精英的认识,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从“唯升学率”评估、普职强制性分流,到用人单位文凭歧视,形成了普教职教分离乃至对立的制度。长期以来,我们的升学率由分数决定,而分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素质。强制性分流、攀比式地硬要挤进重点高中等问题,导致普通教育中存在事实上的“陪太子读书”现象。用人单位的文凭歧视问题也很严重,把文凭分为上、中、下等,本质上就是把职业和专业分成三六九等。 年青一代职业理想缺失是基础教育阶段为应试教育付出的“非必要代价”。在笔者与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接触过程中,感觉年青一代缺少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职业理想,无论是考大学还是找工作,他们总是首选大城市,然后是名牌学校,最后才落到具体的专业。由于从小到大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都是家长老师“安排”的,所以学生常常自己都搞不清为什么要读这个专业。其代价是职业理想的丧失,这个代价是沉重的,是我们为应试教育买的单。这里也有一个积极的例子,笔者孩子的一位同学,她一直想读建筑专业,但是同济大学建筑专业的起分线很高,以她的成绩若转投别的专业分数也就够了。第二年,她仍然没有达到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分数线,于是毅然选择了西安一所不太知名的大学的建筑系,去实现她的建筑梦想。人生就应该有一个坚定的职业志向,然后执著地坚持下去,为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可惜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 二、认识的提升与现实的转机 基础素质与职业/专业素质的关系,是“底色”与“亮色”的关系。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提升,首先表现在要注重人的基础性素质与专业和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南京师大一位教授打过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他说,基础教育阶段的职责就是“生产”出“好木材”,精加工的事则交给后面阶段的学校,即交给职业学校或者专业学校,由他们去完成。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三句话什么意思,子曰:绘事后素。意思就是,绘画时,打的底色越好,画上去的画就越漂亮。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底色,以此为基础让他去画出他精彩的人生。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同等重要。对职业教育认识的提升还表现在:充分理解终身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内在关联。一般来说,奠定人的基础性的素质,靠的是普通教育,而培养人的专业和职业素质靠的是职业教育。在德国70%的初中生进入职业中学,只有25%读普通学校,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职业教育发展在现实中存在着可能的转机。如果一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有广泛且多样的需求,而且职业教育的学校也确实能为社会输出优质的人才,那么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了。先从社会需求上看—— 当高校毕业生越来越难找工作,他们为读大学付出的高投入已经得不到期待中的回报,那时候他们会不会重新思考人生的路该怎么走? 当80后、90后的孩子长大成为家长之后,他们还会不会像现在的家长这样去强迫孩子、去武断地规划孩子的人生? 当家庭和社会的教育需求变得多元化,家长们还会不会把升名牌大学看作是唯一出路? 当职业教育为生存者多铺设一条职业道路时,高考独木桥的现象是否还像今天这样触目?…… 再从实际可能性看,几年前笔者在山东聊城访问了一所职业学校,校长非常自豪地说,他们烹饪专业的毕业生已经被用人单位预订到5年之后,他们的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都进入了非常好的单位就业。 三、两类教育从对立走向整合 如果认识到位且行动有效,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也将逐步从对立走向和谐,大致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去实现: 首先,宣传和倡导素质教育是必要的,但非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还需要通过法律和制度促进基础教育学校摆脱功利主义追求,否则按照升学主义的一套“训练流程”,输出的只是“分数”而不可能是有好“底色”和真本领的人。 其次,各级教育都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积极愿望,学校和社会舆论要注意引领家长克服教育消费上的盲目冲动,全社会树立起“所有的职业都值得尊重”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