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到近15000所,招生规模达到810万人,在校学生超过200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约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基本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接近了75%。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169所,招生300万人,在校生900万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一半。职业教育的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极大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在实际工作中,职业教育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吸引力不够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不少学生不愿意报考职业院校,一些家长不愿意让子女选择职业教育,一些地方职业院校招生困难;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和企业的结合不够紧密。造成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些地方、政府以及教育系统内部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推进职业教育的措施不够有力;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和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二是客观上看,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相对还比较低,社会保障还比较差,国家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尚不完善,尊重技能型人才的政策尚未完全落实,职业院校毕业生发展空间受到制约;三是职业院校基础能力薄弱,不少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不明显,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条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制度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四是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衔接还很不够,职业院校毕业生继续学习的途径还不够畅通。 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订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把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来研究。我认为,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要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将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二,要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对做出重大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把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重要依据。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师资素质,制定职业院校建设标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教师编制标准和教师资格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建立职业教育保障机制,为人民群众及其子女提供良好的接受职业教育的环境。 第四,用公共财政引导和支持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国家建立职业院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更多青年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帮助,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的成果。 第五,要努力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完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机制,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要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做到“先培训、后就业”。要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使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充分就业。 第六,要为职业院校毕业生继续深造提供更多的机会。在现阶段,可适当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比例。要制定相关政策,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接受继续教育创造便利条件,对进入高一层次院校学习者,其工作经历和业绩可作为优先录取的条件之一。对在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者可免试入学。探索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授予制度。 我相信,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有本领、继续深造有机会、终身发展有基础的局面一定会实现,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将会得到增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