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在清末就出现了新式的中、小学堂。“壬寅学制”、 “癸卯学制”颁布之后, 全国的中小学堂猛增, 据统计, 1902年全国学生数为6912人,1905年发展到258876人,增加了37倍。据清政府学部1910年的统计,全国有初等学堂51678所、学生1532746人,比1905年的学生数增加了6倍。〔1〕这就要求有大量的教师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当时有识之士梁启超、盛宣怀、张謇等纷纷主张兴办师范学堂,以培养和训练中、小学堂教师。从而由短期、速成的师资培训讲习班,逐渐发展为中等师范学堂、高等师范学堂的师范教育体制。 近代最早提倡创办师范学堂、设置师范课程者是梁启超。1896年,他在上海主编《时务报》时,发表了《变法通议》一书,其中撰有《论师范》一文,专门论述了师范教育,开创了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先声。梁启超从日本兴办寻常师范学校的经验中得出结论说:“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这就是说,师范教育是“群学”的基础,只有足够的师资,才有可能办好各级学校。他批评当时“师范之不立”,没有专门训练师资的学校,而那些书院山长、蒙馆学究,十有八九是“六艺末卒业,四史未上口,五洲之勿知,八星之勿辨者。”〔2 〕还批评了洋务学堂教习,多用西人的许多弊端。他认为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从而提倡创办师范学堂,并介绍了日本寻常师范的课程设置:“其所教者十七事”,一修身、二教育、三国语(日语)、四汉文、五史志、六地理、七数学、八物理化学、九博物(动植物学)、十习字、十一图画、十二音乐、十三体操、十四西文(英法德俄)、十五农业、十六商业、十七工艺。梁启超主张“略依其制而损益之”,提出了师范学堂课程设置的六条原则:一须通习六经大义,二须讲求历朝掌故,三须通达文字源流,四须周知列(各)国情状,五须分学格致专门,六须习诸国言语。并建议设立小学堂,师范学堂学生,即为小学堂之教习。梁启超的《论师范》一文,虽说仅是一种思想主张,但却对我国近代的师范教育起了巨大的影响。 1897年4月,盛宣怀设立南洋公学时,依照日本师范学校规制, 创办了师范院。该院第一期招收学生40名,皆是一些年青的举人、贡生,其国学基础都较好,“经史子集以自行研究”,并不上课。南洋公学师范院的课程分数学、格致二门。数学要学笔算数学、代数备旨、勾股六术第;格致以理化为主,既要上理论课,又要做实验。此外还要学习外语(英日任选一种)、科学教育、动植物学、生理学、矿学、地理学等中西各学,以“明体达用、勤学善诲”为培养目标。修业年限未定,至速以1年为限,合格者选为中、下院教习。 1903年4月,民立通州师范学校开学。张謇亲任校长, 聘王国维和日本教习木造、高俊古泽等十多人任课。通州师范学校分设四年制本科、二年制简易科(速成科)和一年制讲习科。学生从通州、泰兴、海门一带的年青贡生、监生中择选。本科课程设伦理、教育、国文、历史、地理、算术、理化、博物、图画、日文、体操、管理教授实习,第四学年另加随意科目政治经济学、英文、农学等。简易科课程有伦理、国文、历史、地理、算术、体操。讲习科在学校休业日进行会讲,以伦理、教育为主,平时许其“临课旁听”。通州师范学校的创办,是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独立设置的开始,也是近代师范课程的发端。 1904年1月13日, 清政府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其中关于师范教育方面有两个章程:《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奏定优级学堂章程》。至此,师范教育有了全国统一的规制和模式,从而又促进了近代师范教育的发展。《奏定学堂章程》仿效日本学制,将师范教育与普通教育分设,近代师范教育就形成独立的系统。师范教育分为初级师范学堂、优级师范学堂两级。初级师范学堂与中学堂平列,年限为5年,“以习普通学外,并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3〕毕业后派充高等、初等小学堂教员。按《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的规定,初级师范学堂是小学教育普及的基础,每州县必当设一所,初创之时,先于省城设立一所。初等师范学堂分为完全科(5年)、 简易科(1年)。初创时,各学未齐,暂时招收州县的贡生、监生, 完全科生年龄18至25岁,简易科生25至30岁。完全科的课程设12科目: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教育、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习字、图画、体操,每周上课36小时。另视各地方情形,可加习外国语、农业、商业、手工等,各学生选习其中一科目。该章程还有“学科程度”专章,规定了各学科的讲授内容、教授法和课时,构成了近代早期的师范课程体系。现将其主要学科的讲授内容、课时举例说明。 (1)修身,五个学年都开设,每周上课1小时,摘讲陈宏谋编的《五种遗规》(《养正遗规》、《训俗遗规》、《教女遗规》、《从政遗规》、《在官法戒录》)。“所讲修身之要义”:讲明尊君亲亲,人伦之首,立国之纲,坚其敦尚伦常之心,以忠孝大义训勉师范生,使其“趣向端正”。 (2)读经讲经,五学年都开设,每周9小时(读经6、讲经3),讲读《左传》、《周礼》两经,“以备将来学成经世之用”,要求师范生恪遵经训,不悖孔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