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教学是职业高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切实改进实习教学工作,对于深化教学领域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加强实习教学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技能训练。”国务院在关于《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职业教育的培训目标应以培训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同时又进一步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职业教育要注重职业道德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能够跻身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具有良好素质的新一代熟练劳动者和生产第一线的建设者。”国务院的文件精神,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职业高中要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就要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的技能(实际动手能力),而做到这一点的唯一途径就是实习教学。 职业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教育,它是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确立培养目标,以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确定技能水平。因此,实习教学是学生的一门主课,缺少或不完善的实习教学,也就失去了职业教育本身的意义。由于职业高中是由普通中学转轨而来,受普教模式的影响较重。首先要从思想上克服普教的影响和束缚,把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切实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职业高中的实习教学主要分为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或称毕业实习)。教学实习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在实验、实习室或生产实习基地让学生亲自动手,帮助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生产实习是当学生学习完全部课程,并且已具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再到生产实习基地或生产第一线进行实际锻炼,使学生所学的全部知识和技能达到新的升华。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以生产岗位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目的。加强实习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用人才,这里的关键是“有用”。在市场经济中,竞争这一特性愈来愈突出,职业高中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毕业生的质量,其质量的关键一环在于实习教学的质量。 二、加强实习教学的几点要求 近年来,职业高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各校在实习教学方面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实习教学仍然是职业高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尤其生产实习更为突出。为此,应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应有一名副校长分管实习教学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齐管理人员。市教育局在《关于加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规定》中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实习指导机构”,加强对实习教学的领导和管理。我市现在仍有不少学校尚未建立机构,只是把此项任务挂在教务部门,作为一般性的工作。从目前我市职业高中实习教学整体水平分析,它既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也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深化实习教学改革,是职业高中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如果说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那么,实习教学就是“中心”的中心,校长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着重抓好实习教学的管理和质量。 第二,加强实验、实习室和生产实习基地建设,不断充实和完善设施、设备。这是实现教学、实习、科研、经营、生产一体化教学管理机制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职业高中教学之所以薄弱,原因之一就是办学条件不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具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实验、实习室和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必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三,建立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实习教学涉及的面广、人多,有的学校在校内外建立十几处实习场点,很有必要建立责任目标制。根据实习教学的任务要求,制订从校长到每位教师应负的岗位职责。同时,要求在校长及实习管理机构的领导下,各部门分工合作,协调一致,互相衔接。建立从上到下的层层负责制,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确保实习教学任务落在实处。 第四,实行计划和质量管理。我们认为实习教学应实现“课堂化”。课堂化的提出是针对目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及“大撒把”或“放羊式”等现象,绝不是要求把课堂的教学方法生搬硬套地用在实习上。学校应有实习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应制订出授“课”计划,以及教学目的、要求、讲授、示范、教法、步骤、编组、个别辅导、课题作业等。实习教学应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要有质量要求,并作为检测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 第五,认真制订专业(工种)技能训练的量化指标,科学、合理地进行技能训练。学生技能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实现不了质的飞跃。在技能训练中任何一个质的要求都可以分解成一定的量。对于职业高中来讲,绝大多数学校都有技能的总体目标,但缺少量化指标,即缺少各个阶段或各环节的训练目标要求。这不仅不利于实习教学的过程管理,也不利于对学生的指导,甚至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在制订专业(工种)量化指标时,应以国家颁布的技术等级标准为依据,结合专业(工种)实际,确定各阶段、各环节的标准要求,切忌以学校的办学条件制订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