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2-3100(2010)08-0061-03 随着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物流管理日益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之中,物流成本管理是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部分,物流成本是除原材料之外的最大成本项目,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约15%~30%的物流成本[1],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物流成本的高低是物流工作实际状况好坏的综合反映。通过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可以揭示出企业物流成本全貌,不仅能够为企业物流经营决策提供信息,而且便于及时发现物流经营活动中的问题,有利于物流成本的控制。 1 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逐步重视物流管理。但是由于物流成本的特性,使物流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无法满足物流管理的需要。从基本规则、制度上就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1.1 没有设置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科目 由于物流成本没有列入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或成本上升管理制度中,使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构成模式没有一套规范性的界定,物流成本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目前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物流成本概念、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及其计算标准,因此很难对企业发生的物流成本做出准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也无法同其他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比较。 1.2 缺乏行业标准,导致无法衡量各企业的物流成本数值 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企业通常是分散进行的,也就是说,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这样就带来一个管理控制上的问题,即企业间无法就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值。例如,不同的企业,外部委托物流的程度是不一致的,由于缺乏相互比较的基础,因而无法真正衡量各企业相对的物流成本数值。 1.3 无法掌握和控制的物流成本较多,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在企业中,物流部门无法掌握和控制的物流成本较多。例如,由于过量进货、过量生产而产生的保管费,紧急运输产生的费用和过量服务所产生的成本都包括在其中,从而增加了物流管理的难度。 1.4 不能从销售关联角度清楚地划分计算分类项的物流成本 从销售关联的角度来看,物流成本中过量服务所产生的成本与标准服务所产生的成本是混同在一起的,例如,很多企业将促销费都算在物流成本中。 2 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及缺陷 2.1 营运成本法 目前,国内业界会计上普遍采用营运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成本。它是以物流各功能模块为成本控制重点,按不同支付形态和物流功能进行核算,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的代表。 营运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的概念性公式为;物流总成本=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营运成本法在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与产量关联的分摊基础——直接工时、机器小时、材料耗用额等等。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产生的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环境下,许多人工已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产品成本结构的重大变化,这种传统的成本分摊方法使许多物流活动产生的费用处于失控状态,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物流服务水平的下降。并且,营运成本法下归集的物流成本往往不完整,许多不能用经济合理的方式追溯的变动成本和固定费用支出往往被忽略,混入期间费用,造成了所谓的“物流费用冰山说”。 2.2 任务成本法 任务成本方法认为物流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并提供不同水平的客户服务,该方法既能从总成本角度来强调物流系统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又能从系统的角度来提供对不同客户服务的成本信息,强调的是整个物流系统的输出并确定与这些输出相关的成本。它改变了传统的物流总成本计算法没有考虑物流系统各环节的具体运作过程以及横向的以部门为单位的成本结构,以纵向的以功能为单位的成本结构。Barrert(1982)试图建立一个框架体系来进行任务成本的实际应用,他认为这个框架体系的目标是给企业提供一个物流过程的分析工具。周敏等(2005)运用了任务成本法的基本思想,将企业物流服务分为若干种,然后根据顾客特点与服务种类建立成本计量模型,只要计算出企业对顾客服务所产生的作业集合,即可算出成本。然而该方法核算过程繁杂,在分配某项作业成本时往往存在人为因素,导致结果不准确,特别是公共作业领域,如仓储成本的分摊等。而朱玉广等(2003)认为,运用任务成本分析客户赢利水平时,应使用“可归因性原则”,即共担成本不划拨到客户头上,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流程的快慢即效率的高低对共担成本的分摊是不一样的。 由于传统的核算方法不能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且核算工作量大,不能有效地满足物流成本管理的需要,不利于企业对整体物流成本的把握。为了克服传统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西方企业出现了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物流成本的趋势,以活动为基础的作业成本法被认为是确定和控制物流成本最有前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