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物流产业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阶段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尚不能满足物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物流人力资源的开发远远落后于物流业的发展。基于此,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从多角度对物流人力资源开发展开研究,内容涉及多个层面。 2 物流人力资源的概念界定 物流人力资源的概念是基于人力资源概念拓展而来的。学术界对人力资源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大致包括:人力资源是人类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的活力、技能和知识;人力资源是企业内部成员和外部的顾客等人员,即可为企业提供直接或潜在服务及有利于企业实现预期经营效益的人员的总和;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或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1];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2];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它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对经济起着生产性的作用,且是企业经营者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要素[3];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区域内所有具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的总和[4]。 一般认为,物流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具有从事物流产业能力的适龄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的总和。其中,物流人才是物流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物流人才是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整个流动过程综合起来的集成式管理人才。其最终目的是以一体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产或商品的流动中,实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的专门人才。按国家的统计口径,物流人才指的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或具有高级技工资格的从事与物流功能相关职业的专门人才。“物流人才”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从人才层次上可分为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三个层次。从人才职能结构上可分为规划类、营销类、管理类和作业类四类;从专业结构上可分为医药物流人才、食品物流人才、航运物流人才、保险物流人才,等等[5]。 3 我国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3.1 借鉴国外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成果 我国学者对于物流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阶段主要是学习借鉴国外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认为,国外的物流研究可追溯到1921年阿奇·肖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中的关于物流的研究,而物流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也经历了七八十年。最初,一些物流研究机构和协会组织以物流知识及教育、培训等方式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然后逐步在大学中开设物流课程并逐步设立了相应的学科,成为培养物流人才的主要方式。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研究的深入和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物流人才培养和物流教育进入一个新时期,不少大学此时纷纷设置了物流学科,物流学科体系框架日益清晰,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已较为成熟。当今世界,美国、欧洲、日本在全球物流研究及教育中居领先地位。近十多年来,加拿大、新加坡、印度、泰国、巴西、智利、拉丁美洲和南非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在大学设立了物流专业[6]。根据统计分析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影响物流的问题中与物流一体化成功的相关程度最高,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54,显著水平为0.01。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从事物流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多,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不断补充掌握一定物流技术和管理职能的物流专业人才[7]。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主持了一项为期20年的物流职业类型调查。该调查统计了物流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结构的情况。统计表明,约有92%的被调查者有学士学位,41%的人有硕士学位,22%的人有正式的资格证书。具体的专业结构为: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及结构分别为物流12%、商科52%、工程23%、其他专业13%;研究生毕业的从业人员的专业及结构分别为物流13%、商科73%、工程12%、其他专业2%。 物流业发达的国家普遍认为,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为此,发达国家的物流教育和职业培训非常发达,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8]。针对广泛的物流人才需求,国外形成了正规的物流教育和非正规的各种培训相结合的制度,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发达国家普遍认为,既要重视正式的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又要高度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作为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9]。 在物流人才需求的推动下,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首先,建立了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其次,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建立美国物流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例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若干职位。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上述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10]。在欧盟国家,英国的克兰菲尔德商学院、卡迪夫商学院,法国的波尔多商学院,德国的科隆大学,意大利的波哥尼大学,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丹麦的哥本哈根商学院,荷兰的鹿特丹伊拉兹马斯大学和希腊的雅典潘廷大学等,都开设了物流专业,并在此领域里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亚洲的一些大学中,如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流通经济大学等许多著名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物流教学与研究类似于美国的教学体系,该校对物流的教学也分别隶属于商学院、土木工程系和工业工程系,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根据各自的需求制定出符合本企业需求的人才的培养计划。日本企业对物流人才培养具有系统性和计划性,公司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都做出详尽的计划,对每一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目标制定得非常明确,并按照计划进行物流人才培养,公司将会拥有各层次的物流人才[11]。发达国家除在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外,各种非正规的培训也很普遍,物流行业协会和各有关高校全都开展了物流职业教育,开设的课程既涉及整个供应链的过程,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描述、课程大纲,能使学员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所需课程[9]。 国外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基本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即国外正规大学的物流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与培训、从业资格认证。总体来说,发达国家的物流人力资源开发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机制较完善,这与其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有直接的联系。不可否认,这将为我们研究中国物流人力资源开发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