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了。与此对应,中国金融在风雨前行中也走过了60年的历程。这段历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60年来,中国金融的发展,虽然历经曲折坎坷,但在有力地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备且具有现代国际水平的体系。回顾中国金融6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不仅对于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推进中国金融全球化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创造中国金融理论、指导新时期下的中国金融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风雨前行中的金融60年 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从此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掀开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谱写的崭新一页。此后大约30年(截至1978年底),中国经济建设以1840年近代史以来所没有过的速度快速发展。在实现了1949-1952年的3年国民经济恢复之后,中国迈入了“五年计划”时期。1952-1978年的26年间,社会总产值从1015亿元增加到6846亿元(增长了575%),①国民收入从589亿元增加到3010亿元(增长了411%),政府财政收入从183.7亿元增加到1121.1亿元(增长了510%);国民收入中的消费数额从477亿元增加到1888亿元(增长了296%),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从276.8亿元增加到1558.6亿元(增长了463%);全国职工工资总额从68.3亿元增加到568.9亿元(增长了733%),居民消费水平从76元增加到175元(增长了13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8.6亿元增加到210.6亿元(增长了23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43.6亿元增加到668.72亿元(增长了1434%);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4亿美元增加到206.4亿美元(增长了964%)。 这30年间经济建设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与货币金融的支持直接相关。1952-1978年间,流通中的货币发行量从27.5亿元增加到212亿元(增长了671%),人民币各项贷款从108亿元增加到1890.42亿元(增长了1650%)。其中,工业贷款从9.5亿元增加到616.83亿元(增长了6393%);商业贷款从93.8亿元增加到1117.65亿元(增长了1092%);农业贷款从4.2亿元增加到155.94亿元(增长了3613%)。②货币和贷款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前述的国民经济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这说明,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了货币金融的强有力支持。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规律性现象还是得到了重视。例如,在经济运行中,政府始终强调做好财政、信贷、外汇和物资的四大平衡。在此背景下,1952-1978年间,外汇储备从1.39亿美元增加到15.57亿美元,增长了1020%,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从226.45∶1提高到168.36∶1。又如,运用利率机制,吸收和调控资金。“一五”期间,一方面,鉴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为了吸引社会各界的闲置资金,对社会居民实行了存款高利率政策,活期储蓄存款的利率达到5.04%~12.6%(与此同时,企业的活期存款利率仅为2.52%~7.2%)、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达到14.4%;另一方面,在利率上实行了“高进高出、低进低出”的政策并根据产业部门的不同情况,实行了差别贷款利率。“一五”期间,工业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5.4%~19.8%、商业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8.23%~23.4%、农业生产费用贷款利率为9.0%~12.0%、固定资产贷款利率为7.2%~12.0%。进入“二五”期间后,根据社会资金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率进行了大幅下调。居民活期储蓄存款利率下调到2.16%~4.68%、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下调到4.8%~6.12%、企业活期存款利率下调到2.16%,与此对应,工业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和商业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下调到7.2%、农业生产费用贷款利率下调到4.8%~7.2%、固定资产贷款利率下调到5.76%~7.2%。此后,在“三五”和“四五”期间,各类利率又做了进一步下调,到1978年,居民活期储蓄存款利率为2.16%、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3.24%、企业活期存款利率为1.8%,工业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和商业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5.04%、农业生产费用贷款利率和固定资产贷款利率为2.16%~4.32%。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由此,掀开了新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新篇章。在此后30年左右时间内,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07的30年间,GDP从3645.2亿元增加到249529.9亿元(增长了6745%),③国民收入从3645.2亿元增加到251483.2亿元(增长了6799%),政府财政收入从1132.26亿元增加到51321.78亿元(增长了4433%);GDP中的居民消费支出数额从1759.1亿元增加到93317.2亿元(增长了5205%),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从1558.6亿元增加到89210亿元(增长了5624%);全国职工工资总额从568.9亿元增加到28244亿元(增长了486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加到13785.8元(增长了391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增加到4140.4元(增长了29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210.6亿元增加到172534.2亿元(增长了80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668.72亿元增加到137323.9亿元(增长了20435%);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加到21737.3亿美元(增长了10432%)。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中国经济发展不论在速度、规模方面还是在效益、质量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前30年。 改革开放30年来,既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受益于有效支持中国经济发展,中国金融以超常规速度发展,取得了世人皆赞的骄人成就。从货币供应量看,M0从1978年的21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4218.96亿元(增长了16041%),M1从1990年的6950.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66217.13亿元(增长了2291%),M2从1990年的15293.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75166.60亿元(增长了3007%)。从金融机构存贷款看,1978-2008年间,存款余额从1150.01亿元增加到466203.32亿元(增长了40439%),其中,企业存款从368.43亿元增加到178201.62亿元(增长了48268%),财政存款从187.35亿元增加到18040.04亿元(增长了9529%);贷款余额从1890.42亿元增加到303394.65亿元(增长了15941%);国家外汇储备从15.57亿美元增加到19460.3亿美元(增长了124886%)。同时,证券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达到32万亿元,当年股市融资7898.05亿元(位居全球第一),交易额达到460556.2亿元,中国股市已位列全球3位之中;债券市场中,2008年底各类债券托管总量超过15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40.8万亿元。保险业发展成绩斐然,2008年底,保险业的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9784.1亿元,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缴费205.48亿元,保险业总资产达到33418.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