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L Classification:F32,F33,G01 近几年,在全球经济失衡、美元泛滥、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美元高估需要贬值(表现为人民币相对美元低估从而面临升值压力)的大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外部不平衡。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大规模顺差。2007年,经常项目顺差(以外贸顺差为主要部分)占GDP的比率达到10.3%,加上资本项目顺差,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与GDP的比率为12.3%(见图1)。如此高的“双顺差”无论在世界经济历史上还是当前全球经济中都是比较少见的。这个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自然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本文是在已有的一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企业未分配收入过大是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从而论证了财税体制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图1 中国的国际收支差额 一、引致我国外部失衡的多种可能的原因 1.多种原因分析 一个国家有这么大的经常项目顺差,肯定不是由单一的或简单的原因引起的,而可能是多个原因引起的。根据我们自己和国内外其他学者的一些研究结果,引致我国外部失衡可能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1)我国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导致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国际竞争力提高,出口增长,并因进口替代效应导致进口相对增长较慢; (2)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阶段就开始大规模引进外资,借助外资发展自己(而在国内购买力相对较小发展阶段上,外资主要以生产出口商品为主)的特殊增长模式,本身决定了我国长期存在贸易顺差(而且伴随资本流入,形成“双顺差”); (3)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出口限制和贸易禁运政策抑制了我国的进口; (4)美元的“本位”地位导致国际流动性过剩,美国消费需求过大,储蓄过低,债务过高,导致美元币值高估,并具有贬值的趋势; (5)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滞后,人民币汇率一段时间内低估,并导致对人民币升值的投机; (6)我国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价格扭曲,出现了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过低,导致出口竞争力虚高; (7)国内经济失衡,储蓄过高,消费过低,导致总储蓄过大和“国民净储蓄”(即经常账户顺差)过大。 这些原因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对我国的外部失衡有所贡献。其中特别是美元流动性过剩(包括美元贬值)以及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的高技术产品禁运,是决定“全球失衡”的最重要原因。如果说全球需要调整,美国首先要承担调整的责任与成本。不应把发展中国家的进步(如生产率提高等)和贫困(劳动成本较低),说成是不平衡的原因。但是,就我国自身经济的发展而言,价格扭曲和储蓄率过高则是导致我国经济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的重要原因。如果说中国也应分担调整责任的话,为了我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发展,消除价格扭曲和改善储蓄-消费比例关系,是我们努力要实现的改革目标。由于能源价格体制已经开始进行调整,本研究着重分析储蓄-消费比例关系的调整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认为导致外部失衡的最重要的内部原因。 2.可消除的因素与不可消除的因素 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将以上的各种可能的贡献因素按照“我们可消除与否”的标准加以分类,可以发现以下三种情况: (1)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是不应消除的因素,这主要包括改革发展导致效率提高和借助外资发展自己这两个因素。由此产生的部分顺差,对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而这种顺差,会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缩小。 (2)我们所控制不了、我们无法消除的因素,这就是美元流动性过剩和技术禁运。国际货币体系一天不改变,美国继续扩大债务发行,西方国家不解除对我们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国际不平衡就会继续存在,这是我们无法通过我们的努力所能改变的事情(以汇率调整为例,我们的货币由于我们生产率的提高需要一定程度的升值,这是我们可以逐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做到的事情;但是美国那边不调整,美元总要贬值,就总会要压我们升值,这是由汇率的“另一边”决定的,不是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美国国会要求的那种大幅度的不断升值,也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3)属于我们体制和结构上的问题,我们加以努力可以减少或消除的因素。这主要是指我们存在的价格扭曲和储蓄-消费失衡。我们从2005年起已经开始调整汇率,从2008年开始已经调整了能源和部分资源的价格,也正在加大整治环境、实行节能减排的力度,当然还需要继续努力,逐步消除这些因素的作用。而储蓄-消费比例失衡,为了我们自己的持续发展,也要尽快提上日程加以解决,这属于我们应该努力解决的问题(正因如此,它构成本文所重点研究的问题)。 3.“合理顺差”、不可消除顺差与可消除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