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体制改革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在构建和谐社会及公共财政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意义更加重大。我们认为,以财政效率为突破口才能有效推进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财政效率是研究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范畴。 一、财政效率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 (一)对财政效率内涵的界定 1.财政效率的交换条件。研究我国的财政效率可以以纯交换经济中的福利均衡为出发点。通过构建埃奇沃斯盒式图说明纯交换经济下的福利均衡。在图1中,利益主体只有两个,一个是政府(或说财政),另一个是市场;产品只有两种,一种是A产品,另一种是B产品。当然,无论A产品还是B产品,最后都将涉及资金分配。在埃奇沃斯盒式图1中,财政和市场由于获得资金而形成的无差异曲线分别为
均衡点处于3的时候,财政和市场都获得比较高的满足度;均衡点处于1的时候,财政的满足度比较低而市场的满足度则比较高;均衡点在5的时候,财政的满足度比较高而市场的满足度则比较低。资金在财政与市场之间分配必须满足交换条件,即财政和市场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RS)都相等:
根据公式(1),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应该达到发挥财政和市场的双方积极性的作用,使财政和市场两方面的积极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认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尽管非常复杂,但基本原理在这一最简单的公式中就能够非常清楚地体现出来。 2.财政效率的生产条件及其启示。既有的资源在不同的商品上配置,就必然会出现不同的产出组合,财政资金也好,市场资金也好,都必然会对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财政的效率必然要体现财政和市场之间的生产条件。在图2中,生产曲线LL的斜率是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即减少商品A的产量WV可以增加商品B的产量。由于用边际成本(MC)可以表示生产的边际转换率(MRT),生产曲线LL的斜率可以表示为:
在社会再生产条件下,由于存在资源配置的情况,商品的供给规模是变动的,纯交换经济并不是现实的经济生活的实际,因此,要实现财政效率,就必须将公式(1)和(2)结合起来,以便获得财政效率实现的必要条件:
财政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必须研究其有效性,即效率性。假定全社会的福利以U表示,财政和市场福利最大化的表示方法为: U=F(
,
) (5)
图3 无论是
还是
的增加,都能够增加社会的总福利。在图3中,横轴为市场,纵轴为财政,曲线UU为效应可能曲线。无差异曲线I[,2]与UU曲线相切,是目前全社会财力能够满足的最高效率的一个均衡点,此时的均衡点为E,财政获得的财力是OA,市场获得的财力是OB。在这一均衡点上,财政和市场既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又达到了全社会效用的最大化,是一个既满足效率要求又符合公平的均衡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应该力争达到这一均衡点和遵循效率标准。以财政效率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具有现实的制度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在财政效率基础上的财政公平才是实实在在的公平;财政效率能够很好地体现和保障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二)我国财政效率模型的基本内涵分析 根据财政效率的理论和我国财政管理的实际,我们认为,我国的财政效率模型宜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财政和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可称之为财政的核心的效率,这实际上涉及的是财政占GDP中的比重问题。二是财政内部管理权限的划分带来的效率。它涉及的是财政和同级具有预算资金管理的行政部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地方财政与下级财政之间的权限划分问题,其核心是财力分配问题,由此带来的财政效率,可称之为财政的分配性效率,这实际上是研究各级财政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问题。三是财政实际管理中带来的效率。这实际上涉及财政运行问题,主要是各级财政是否能够有效运行问题,可称之为财政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