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阶层的分化过程中,中国的社会分层状况正在影响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形态及其变迁。这种情形又给党的建设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这种变化,解决这些问题,是21世纪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要求。 一、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现状 社会分层主要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①。社会分层的实质是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的不均等分配,即不同的社会群体或不同地位的人占有财富、收入、声望、教育机会等的不等。社会分层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社会阶层结构能表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异。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定义和阶级划分标准,从社会学传统的社会分层方法出发,一般认为,“在1949-1978年的中国社会,主要只存在两个阶级和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知识分子。”②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使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分化。 (一)农民阶级发生了巨大的分化。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③ 因而与此相一致的是,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也必定首先从农民开始。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农民的职业身份与户籍身份冲突越来越突出,导致了农民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目前,我国的整个农民阶级内部已分化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和雇工、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以及农村的知识分子和管理者等许多阶层。有数据统计,从1978年起,农村劳动者虽然从31282万人增加到1997年的59010.6万人,但由于劳动力的分化和流动,真正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不包括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所占的比例却从1978年的90.96%,下降到1997年的54.96%,④ 而且各个阶层之间的流动依然存在,农民阶级的分化并没有停止。 (二)工人阶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工人阶级的外延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党政部门机构改革的深入,“下海”成了知识分子和干部中一部分人的主动选择。据国家人事部估计,辞职“下海”的国家工作人员1992年有12万人,到1996年达到19万人⑤。二是工人阶级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结构由以工业为主导让位于以知识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工人大大减少,脑力劳动者、技术劳动者、管理劳动者的比重则大大增加;劳动不再只是人使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参与直接生产过程,而是大量地处于直接生产过程之外,成为生产的设计者、监督者和调节者。三是工人阶级的特点发生了变化。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特别是“抓大放小”和“减员增效”政策的实施,⑥ 在搞活了国有企业的同时,也使得大量的产业工人下岗。据估计,在城镇,因为企业减员增效而下岗的职工,已经超过了3000多万人。这些人通常会在体制外部门寻求就业的机会。 (三)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伴随着个体经济而产生的是个体劳动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到了2004年,全国个体劳动者已经发展到2350万户,从业人员也增加到4587万人⑦。从收入上来看,个体劳动者阶层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相对高收入阶层,其经济收入也不再仅仅是用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当部分个体劳动者将个人和家庭的收入资本化时,便产生了私营经济和私营企业主。截止到2004年底,私营企业已达365.1万户,从业人员增加到了5017万人,私营企业产值为23050亿元。私营经济是个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产生于原有社会阶层的内部,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已完全不同于原有的社会阶层,而且这种社会分层还将继续下去,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⑧。 二、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影响 社会分层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内在的合理性。社会成员个体自由度的增加、不同阶层间流动的加快、阶层间身份壁垒的削弱,使当代中国社会成员的地位移动具有更多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同时,社会分层实质上是一个社会阶层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导致某些阶层利益的损失,同时在利益的重新分配过程中各阶层之间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利益冲突。所有这一切都会对中国的执政党执政产生巨大的挑战。 挑战之一:社会分层的市场取向与执政党意识形态引导之间存在着冲突。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同一阶层内部的不同群体,由于社会分工、所处地位、利益诉求、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在价值观念和文化选择上的差异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既有水平层次上的,也有价值选择和追求方面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结构日益丰富化,社会阶层结构也日趋丰富和复杂化;与此同时,在价值观念和文化选择上也显现出开放式的多元化格局。在中国思想界,后现代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文化激进主义、民族主义、“非意识形态化”等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这就使传统的社会主义利益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人们对自身的阶层定位和阶层期望,更多的是由市场取向支配的。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市场取向很容易导致社会成员忽略前两者而突出个人利益。对于执政党来说,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好阶层分化的市场取向与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处理好由市场取向引起的思想信仰、文化欣赏、道德标准、生活情操等的多元化问题。执政党既要承认这种多元化的合理存在,又要防止多元化导致脱离和危害主导意识形态的现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