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经济适用房作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提供给那些在市场上难以买得起适宜他们住房、但在政府一定资助的情况下,就能实现住房愿望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1]。经济适用房在我国自产生之初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并且随着其建设规模逐渐加大、建设速度逐渐加快,并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当前经济适用房运行机制下的效率低下和社会不公正问题也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甚至在去年的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停止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的提案。不可否认,当前经济适用房运行机制确实有一些不足,但是并不能因为当前经济适用房运行机制的不足而全盘否认其在解决我国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中发挥的作用。相反,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经济适用房运行机制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 二、基本概念分析 空间的分异是指不同职业背景、文化取向、收入状况的居民住房选择趋于同类相聚,居住空间分布趋于相对集中、相对独立、相对分化的现象[2]。简言之就是社会分化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表征[3]。王文刚认为在以自由市场为主要调节机制的经济模式下,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4]。邱梦华认为改革开放前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特征是基本没有分异,而9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特征是分异加剧与局部极化。阶层进一步分化和贫富差距扩大是居住空间分异的主观原因,住房制度的改革以及房地产开发的多元化则是客观原因[5]。刘望保等也认为住房制度改革是影响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6]。吴启焰认为空间分异是自发自觉的过程,社会居住空间的分异也分为外生分异和内生分异[7]。笔者认为,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一种客观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是由城市居民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方式、消费类型、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特别是住房商品化的改革加速了这一客观社会现象的产生。 对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倡导还是控制有不同的学术意见,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适当的多样性与异质性是城市具有社会自由与市场活力的表现,是一个城市健康发展的特征和条件,但是他们同时也认为居住空间分异必须加以控制。如果居住空间分异不加以控制可能产生空间极化或不同经济阶层之间的相对隔离。 居住空间极化是指构成城市居住空间的各阶层,特别是最高与最低阶层相互悬殊、彼此社会距离急剧扩大的社会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居住空间形态的强烈反差[8]。居住空间隔离是和居住空间分异相类似的概念,同指一种客观空间现象,只是前者注重微观考察,后者注重宏观考察。而社会隔离更多地是指一种社会政治和心理现象,是一个城市中不同人群之间的划分状态,它反映的是不同人群在社会分层网中的位置,或称社会区位[9]。因此,不论居住空间分异产生空间极化或社会隔离都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 三、经济适用房与居住空间分异 如果说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产生既不可避免,但又必须加以控制,那么经济适用房在这个过程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赵凤认为当前居住分异的结果逐渐形成了以环境较好的高档商品住宅区为代表的高收入区,以安居工程和经济适用房小区为主的中低收入居住区,以及以旧城衰败的单位制住宅和政府新建廉租房为代表的低收入区[10]。焦怡雪认为目前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加剧了低收入群体的空间集聚[11]。 经济适用房作为政府提供给城市中低收入者的保障性住房,由于其土地来源采取政府划拨形式,因此一般而言价格比市场同类型房地产价格要低很多。例如2007年武汉市商品房均价为4685.32元/平方米,而同年武汉市经济适用房最高限价为2800元/平方米[12-13]。另外一方面,虽然政府建设经济适用房的速度也在逐年加快,但是由于近年商品房价格的涨幅过快,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群在不断扩大,出现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中低收入者在受惠于经济适用房的同时由于诸如空间偏好、户型偏好等主观因素受到限制从而加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而这些“限制”由当前经济适用房的分布特点、购买人群资格认证、登记及发售方式、二级市场流通以及社会公平性等因素的影响直接或间接造成。 四、武汉经济适用房运行机制影响分析 (一)公开发售与空间分布 至2006年以来,武汉市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明显增加,2006年、2007年已建规模和2008年计划建设规模都超过300万平方米。然而,公开发售的经济适用房只占建成总规模的一小部分。通过对2006年2月—2008年5月武汉市公开发售的22个经济适用房项目进行统计,公开发售的经济适用房的套数只占总套数32.6%。而登记人数却远远高于公开发售的经济适用房的套数(如表1所示)。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公开发售的经济适用房套数和登记人数在武汉市七城区分布并不均匀。公开发售套数硚口区和武昌区分别占到22.6%和33.8%,而江岸区仅占5%;登记人数武昌区占到32.8%而洪山区仅占5.8%。22个经济适用房具体位置分布以及各城区公开发售的经济适用房套数和登记人数如图1所示。 此外,基于MAPGIS工具对22个经济适用房项目的公开发售套数和空间位置建立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模型选择双灭点透视投影并与等比例武汉市地图进行叠加得到如图2所示的效果。在图幅四角各添加一个点元并赋予所有点元属性值的均值,从而使“隆起”代表高于平均水平,“低凹”代表低于平均水平,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