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5X(2009)03-0081-06 从钟惦棐“西部电影”理论的提出至今,中国西部电影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近30年的历程。近30年中,中国西部电影不断探索与改变,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在经历了辉煌与低谷,起落与沉浮之后,终于成为中国影坛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1980年代西部电影的发端和发展 (一)西部电影的滥觞 1984年,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棐先生来西安,其间,他就西部片问题集中谈过两次。第一次在西影的创作会议上,第二次在陕西省电影公司一个会上,笔者均在场并采访了他。钟惦棐先生主要阐述了电影创造及西部片。 1.电影制片厂不是“打磨厂”,应该有创造的光彩。每个电影厂都应该有自己的光彩,但这个光彩不是打磨出来的,电影厂的光彩应该是创造的光彩。那么,什么叫创造呢?钟惦棐先生举了很多例子。如:斯诺到陕北,发现了红色中国,这种发现就是一种创造。认为创造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能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历史走向。斯诺就从延安的生活中感知到了历史走向。而电影《乡音》通过一个农家故事,感知了生活深处的文化人格、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这也是创造,因为别人看不到的他看到了。此外,《南征北战》在张灵甫这个人物身上,注意表现了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在战火中的人情人性,这在当时是极为与众不同的。战争片不能只有豪情斗志,没有人情爱情。他认为这就叫创造。 2.西影要创造,就要打自己的牌,这个牌就是西部牌,要拍自己的西部片,要拍我们身边的、现实的西部生活。讲到这里,他说了一句话很有名的话,后来很多报纸都转载了。他说:“陕北的老农,裹着白羊肚毛巾、扛着拦羊铲的老农,那个威武不亚于拿破仑。陕北人的伟岸,陕北大地的雄阔,这样一种气质应该在我们西影的片子中出现。这才是当代西部生活,当代的西部人气质。”他提出:西影的片子要多一点泥土气,少一点脂粉味,不要搞“杯水风波”,应该搞“大江东去”,“让我们用新时期的犁耙,来开垦西影的春天。太阳有的时候会从东部的对角线——西北升起来的”。笔者时任记者,采编的消息第二天即在《陕西日报》头版发表。随之,《文汇报》、《光明日报》七八家报纸也很快转载,有关西部片成为当时电影界的热门话题。 (二)对西部电影的质疑 当时,思想解放刚起步,社会上和文艺界都还有一点“左”的阴影。所以钟老的说法马上引起一些质疑和争论,主要是两点。 一是有人说,美国有西部片,中国也搞西部片,是不是有崇洋媚外之嫌。我们难道不能搞个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名称吗?二是有人问,在西影片子之外有没有西部片,西影的片子是不是都是西部片?因为钟老当时是把西影的片子跟西部片放到一起来说的,又是即兴谈话,不够精确,这质疑有一定的道理。 此后,笔者就有一个想法,给钟老打电话,说想再发一个报道,关于中国能不能提美国西部片这个问题,请钟老专谈中国西部片跟美国西部片的根本区别。他非常赞成,让笔者先写出来。于是,笔者便写了《美国西部片和中国西部片》后来作为一个专章放在笔者的《中国西部文学论》里。钟老为这部书写了序。 (三)对西部电影展开的讨论 在当代电影史上,这次关于中国西部片的争论,是三结合的一次争论,它有几个特点: 1.书、报、刊、会结合,在业内和社会全面铺开。首先是报纸:《陕西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中国电影报》,后来《人民日报》、《中国日报》都有报道和讨论。 第二是刊物:《电影新时代》为此改名《西部电影》,开专栏西部电影笔谈,讨论了两三年,大概发了三四十篇文章;《新疆文学》也为此改名为《中国西部文学》;《西安音乐学院院刊》也改名为《西部音乐》,均开始讨论西部文艺问题。 第三是书:出版了《中国西部电影论集》,及由笔者主编的《中国西部文艺理论丛书》。《中国西部文艺理论丛书》涵盖西部电影,西部文学,西部音乐,西部民间艺术,西部幽默,当代西部诗潮六方面共六部专著。其中笔者撰写的《中国西部文学论》,获得了1988年的“中国图书奖”。 第四是研讨会:在三五年中,前后共开了10多次全国研讨会,在北京、西安、新疆、甘肃、青海都开过。其中较为重要的两次。一次是在新疆伊犁召开的第一次中国西部文艺讨论会。会上公推笔者作主题发言人,笔者就《关于西部文艺的若干问题》,从西部人文地理出发,谈到了西部生活精神,西部艺术意识,西部文艺的审美特点等几个大问题。第二次是198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召开新时期文学10年理论讨论会。大会发言回顾、梳理了新时期文学10年的态势,专门对于新时期文学艺术几个非常特殊的、引起关注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当时定了3个专题,分了3个小会场。一是当代诗潮讨论会,谈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现代诗现象,认为这类诗标志着一个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二是青年新潮评论家理论讨论会,像现在的陈平原、陈思和、陈晓明、李洁非、王干、丁帆,都是那时候开始冒出来的青年评论家。第三个就是西部文艺讨论会,由笔者主持。当时,国外媒体最关注的就是西部文艺讨论会,因为当代诗潮、新潮评论对西方来说已经不新了,它们是西方思潮在中国的引进;只有中国西部本土产生的西部艺术(包括西部电影)有报道的价值。而这个讨论会是世界没有的。笔者记得那时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刚创刊,单采访笔者几个钟头,推出一整版报道。这是一个可能被世界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