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电影在本土市场的上佳表现,不仅体现在票房收入持续大幅度增长,而且更出现了市场规模随影院和银幕数的增加而扩展、影院观影重新成为城市观众文化生活一部分的可喜趋势。与国内电影市场节节攀升的态势相比,2008年中国电影(包括中国内地与香港、海外合拍片)的海外市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表现和评价就总体而言却平淡而缺乏亮点。从市场影响力看,新世纪以来伴随《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票房成功而涌动的全球“中国电影热”俨然已出现退潮迹象,中国商业电影海外票房总体欠佳;从艺术影响力看,中国电影在世界主要电影节上均缺乏令人惊喜的表现,海外艺术院线放映的票房收入也差强人意。与中国电影的海外平淡表现形成对照,2008年英国电影在全球特别是北美电影市场气势夺人,不仅在传统强项即英美合拍片领域出产了《妈妈咪娅》(Mamma Mia!)、《蝙蝠侠: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杀手无假期》(In Bruges)和《生死朗读》(The Reader)等涵盖了商业艺术双面向的影片,而且也在英国产影片中出现了《无忧无虑》(Happy-Go-Lucky)、《饥饿》(Hunger)、《时间与城市》(Of Time and the City)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等广受电影圈瞩目的超越本土市场的上乘之作,由此成就了很多影评人所称的2008“英国电影年”。尽管就文化和语言而言英美电影存在近亲关系,因此英国电影在北美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成功很难成为中国电影的借镜,但比较英国电影的全面凯旋,2008年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的平淡表现无疑对官方电影机构、国营和私营电影集团或公司启示良多。 全球电影市场中国元素流行,却与中国电影业基本无关 2008年,中国因国内国际发生的诸多事件而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在自然灾害方面,年初的南方冰雪暴和5月的汶川大地震将中国政府和普通民众的应对力曝光在无数摄像机前;在奥运会方面,从圣火传递过程中的不愉快插曲到圣火的神奇点燃与熄灭,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似乎从未如此长时间地得到全球媒体恒久如一的眷顾;在后奥运时期蔓延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增长速度的显著回落使其再次成为世界各类媒体竞相追逐的热门话题。 与中国的高频率媒体曝光度相呼应,2008年,全球电影市场上的中国元素也持续流行,成为拉动票房收入的重要力量。2008年6月1日,好莱坞梦工厂动画公司(DreamWorks Animation)历经四年制作而成的手绘、机绘合成动画《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在洛杉矶中国剧院首映。这部在《卧虎藏龙》、《英雄》和《功夫》启发下推陈出新的影片,不仅承继了迪斯尼所开创的拟人化搞笑风格和英雄成长于磨难旅程中的叙事原型,而且以尽可能忠实的态度大规模借用了中国文化的诸多元素和符号。影片置景、视效师和艺术监制在前期制作阶段长时间浸淫于中国绘画、雕塑、建筑和功夫电影传统中,力图营造一个具有纯正中国风味的熊猫世界。①影片首映后,北美影评界一片赞誉之声。《纽约时报》称赞《功夫熊猫》是“富含内里的大概念”影片,具有“夺人眼球的视觉效果”②;《时代》杂志则以“极端令人惬意的娱乐”来描绘影片的视觉成就。③6月6日,《功夫熊猫》的发行商派拉蒙公司将影片推向大众市场,在北美4114家影院同时上映,首个周末即取得了六千多万美元的票房佳绩,遥遥领先于同一周末排名第二的影片。不仅如此,派拉蒙公司还仰赖其雄厚的发行实力,在全球刮起了一股颇含中国意蕴的“熊猫风”,很快缔造了《功夫熊猫》在全球主要电影市场的票房奇迹。截至2008年11月9日派拉蒙正版DVD发行前,《功夫熊猫》(制作成本约一亿三千万美元)在北美市场取得两亿一千五百多万美元的票房,而在海外影院市场则赚得四亿一千六百余万美元,全球票房总收入超过六亿三千万美元(见表一)。④
实际上,由好莱坞谱写的以“功夫”和“熊猫”为主旋律的中国乐章在2008年春天就已经吹响了前奏。4月18日,被标榜为成龙和李连杰两大功夫明星首次同片出演的《功夫之王》(The Forbidden Kingdom)在北美3151家影院同时上映,以两千一百多万美元的票房荣登周末排行榜首位。这部由《狮子王》、《精灵鼠小弟》导演罗伯·明可夫(Rob Minkoff)执导的影片,从制作团队、内外场景到叙事铺陈等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元素的关键意义。除成龙、李连杰外,主要演职人员还包括袁和平(动作设计)、鲍德熹(摄影)、刘亦菲、李冰冰等;影片以波士顿某男孩被金箍棒带到时空错位的古中国为开端,很快重新演绎了孙悟空辅佐唐僧西天取经的神话原型。除中国内地外,影片的全球发行由北美最大的独立电影商狮门公司(Lionsgate)和传奇影商韦恩斯坦兄弟新组建的韦恩斯坦公司(The Weinstein Co.)负责。尽管《功夫之王》上映后评价褒贬不一,有评论认为影片“缺乏真正的内容”、李连杰和成龙角色“因性格不同而隐含的喜剧潜质没有很好地利用”,⑤但经由上述两家实力公司的市场推广,还是在全球取得了一亿两千八百多万美元的票房,中国功夫和中国景观、中国文化再次通过好莱坞的营销而环游世界(见表二)。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功夫熊猫》和《功夫之王》在全球刮起的“中国旋风”却基本与中国电影工业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前者再次体现了好莱坞挪用和翻新异文化、将异文化改造成普世流行语汇、然后依靠雄厚的发行和营销手段打造全球文化事件的能力;后者虽有中国民营电影力量的加入,但华谊兄弟公司仅在合作中分得了中国市场的发行权,而影片在中国以外所赚得的一亿多美元票房却与中国电影业无关。也就是说,2008年全球市场票房表现最抢眼的两部充满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符号的影片并非源自中国电影业,而中国电影业从中所取得的经济利益也只是巨大蛋糕中切割下来的一小部分。 2008年中国商业电影的海外表现和评价 2008年,中国商业电影(包括合拍片)的海外票房(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呈现欧美地区惨淡苍白、亚洲地区时有出彩表现的大趋势。缺少了张艺谋、陈凯歌、巩俐、章子怡等欧美电影界和观众比较熟悉的名字,中国商业电影显然面临着如何培养新面孔以拓展欧美市场的困境。⑥2008年初,依靠《少林足球》和《功夫》两部“无厘头”搞笑动作片奠定海外声名的周星驰,用科幻、动作、“无厘头”笑话和家庭剧的混合调制出了《长江7号》。影片在北美由成功发行《卧虎藏龙》和《功夫》的索尼经典公司推向市场。总体而言,欧美影评界对影片的反应相对正面。《纽约时报》称影片“有内容,有想法,含有家长所喜欢的温情感,不时出现的奇幻场景保证了每个孩子都能陶醉其中”⑦;《综艺》杂志对徐娇饰演的小男孩赞誉有加,称她的表演“可信度十足;(她的)满面魅力、逗人行为以及电脑成像的小宠物保证能不时融化一些观众的心灵”。⑧不过,尽管评价基本肯定,很多影评人都注意到,缺少了“无厘头对话幽默”和“卡通式暴力打斗场面”、走温情家庭戏路的《长江7号》在欧美商业电影市场上到底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因为“外语类家庭戏在欧美票房上鲜有斩获”⑨;西方影迷可能会因为找不到《少林足球》和《功夫》中典型的周星驰“无厘头”笑料而感失望。⑩结果也正如影评人所预料的,与《功夫》相比,《长江7号》在欧美市场的表现至多只能以惨淡来概括(见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