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702(2009)01-0124-05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影天皇”黑泽明的陨落,以及一批昔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新浪潮导演,像大岛渚、新藤兼人、今村昌平都年逾古稀而失去了创造力,日本电影的动脉急需要新鲜的血液;此时日本国内的电影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小型多厅影院的兴起和录像带租赁店的普及,曾经固若金汤的大公司制片模式开始解体、衰落,年轻人即便无法进入大制片厂也能通过拍地下影带出头。时势造英雄,出道于80年代的一大批新锐导演开始在90年代的日本影坛大放异彩,其中有一些已在国际影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我们要着重探讨的北野武、塚本晋也和三池崇史,他们在当下的日本影坛可谓是如日中天,并且在西方主流电影界拥有良好的口碑与知名度。这三个人的主要代表作都不同程度地染有暴力色彩,不过,他们的暴力并不是纯粹的商业化的“噱头”展示,而是“文以载道”的写意,亦即在暴力之上建构了各自的主题体系,从不同角度审视当代日本社会。 一、北野武:醉心于死的武士道 在这三个暴力写意派导演中,国际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曾经荣获1997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的北野武。他原本是日本艺能界的相声演员,在出名之后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军电影圈:1983年第一次作为电影演员出演大岛渚执导的影片《圣诞节快乐,劳伦斯先生!》,1989年取代日本战后黑帮片的教父深作欣二,执导并主演了《小心恶警》而一鸣惊人,之后的《那年夏天,宁静的海》(1991)、《奏鸣曲》(1993)、《坏孩子的天空》(1996)、《花火》(1997)、《菊次郎之夏》(1999)、《大佬》(2000)和《座头市》(2003)等一系列杰作最终奠定了他作为当代日本影坛旗手的地位。四方田犬彦对北野的风格是这么评价的:“北野武的影片不看重、甚至无视惯常的语法,用非连续性的剪辑创造出了十分独特的空间意识。他对类型的无视和所采用的剪切手法令人惊诧不已。可以说,北野武的每一部影片,无论动作片、青春片还是闹剧式的人情喜剧片无不如此,而且每一部作品都会在电影史上受到一番检验。”[1]如其所言,北野武在影片剪接节奏上的简约与跳跃形成了他独到的“削落美学”,同时在视觉上习惯用蓝色为基调,让“北野蓝”驰名世界。能够在艺术上集中体现北野风格的影片,一般公认为是《奏鸣曲》与《花火》。1993年上映的《奏鸣曲》是一部变奏的黑道乐章,可以称得上是拍摄《花火》前的“热身演练”。影调上突出的“北野蓝”——空旷的镜头中,远处弥漫的是蓝天蓝海还有一切蓝色的背景,间杂着橙黄的沙滩,几个等待任务的黑帮分子在一个女人的陪同下,隔着相同的距离迈着整齐的步伐,享受生命中最后的童趣——玩歌舞伎、相扑、陷阱、飞盘、彩珠筒大战甚至俄罗斯轮盘赌。在这种宁静祥和的气氛下,没有人知道谋杀和死亡会什么时候突然降临,但即便它们来了,也仿若夏日天空中间或飘来的雷雨——转瞬即逝。死亡是必然的,但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死去却是偶然的,片中的村川及其手下完全是以一种武士道的“视死如归”来坦然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与暴力。不畏死的平静在境界上常人难以企及,可是用言语表达出来却是再简单不过,就像村川笑着对崇拜他的女人说的那句话:“因为太怕死了,所以就不怕了”。尤其是最后,完成为死去兄弟复仇大业的村川开枪自杀时,那一脸的淡然映照着梦中浮现的宿命,平静得就像远方波澜不惊的海洋……影片把血腥的暴力与纯真的童趣融合在一个黑帮题材的动作片里,那种带有宿命般悲剧意味的浪漫主义的手法哪怕放眼于当时的世界影坛也是开风气之先。1997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狂澜的《花火》是北野武执导的第7部影片,是他经过不断探索后形成一定风格的成熟作品。影片的主题依然是对如樱花、焰火般转瞬即逝的生命的终极意义的追问,正如他答记者问时所述:“我想拍一次有意义的死亡,而不着重好坏之分”。北野所谓的“有意义的死”在片中的体现就是由他主演的刑警西佳敬,为了对身患癌症的妻子尽责,对遭遇不幸的同僚尽义,哪怕以警察身份向黑社会借贷,甚至在辞职之后还身着警服开着警车“光明磊落”地去银行打劫。当一切安排妥当,了无遗憾的西佳敬也履行了他最后的“武士道”——从容地饮弹自尽,为他所犯下的“正义的恶”谢罪。一如《奏鸣曲》中展现纯真的童趣,《花火》同样充满了对生命的留恋。北野武在片中使用了自己创作的构思巧妙、美丽鲜艳的图画来表现不同形态、种类的生命可以“嫁接”起来并像花儿一样绽放,此种变形奇特的生命美正是对西佳敬矛盾性格的写照。表面上,身为刑警的他寡言少语、沉默严肃且带有明显的暴力倾向,但是他的另一面却是对妻子柔情似水,为兄弟两肋插刀,两种矛盾性格的统一体宛如片中一幅水彩画所描绘的长着向日葵头颅的狮子,这种奇特的组合从人类学的角度看,就如鲁丝·本尼迪克特分析的那样——日本人同时具有“温和的灵魂”与“粗暴的灵魂”[2]131,而没有道德上的善恶之分。当然,作为北野暴力美学的代表作,《花火》之中自然少不了他标志性的“冰点暴力”——短暂而残暴的突发打击以及拔枪对射时直面对方的勇猛,再加上血浆四溅、肢体爆裂的效果深深地震撼着观众的视觉神经。正是因为影片的这些独特之处,1997年在威尼斯电影节参赛时,放映结束后全场起立为之热烈鼓掌达十几分钟之久,最后《花火》众望所归地获得了那一年的最佳影片金狮奖。 北野武的代表性创作是对日本文化中醉心于死的武士道的展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符合西方电影观众基于对二战时日本军人极端民族性格的一种体认而产生的期待视野。当年日本军方在二战末期孤注一掷发动的针对盟军的“神风特攻”曾使西方舆论深感诧异,并从此对“同归于尽”的东方血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的日本虽然在政治、经济上与西方民主国家完全接轨,但是文化上依然保留着东方传统,北野武的电影就是对这种传统的彰显。 二、塚本晋也:现代主义病症的批判者 在当代日本影坛,塚本晋也可以说是最有原创性、最富想象力、也是最符合电影作者身份的人。他于上世纪80年代组建“海兽剧团”,在从事戏剧演出之余也拍些低成本的地下电影,在经过几部短片的实验之后,1989年以16毫米黑白电影《铁男》撼动世界影坛。塚本的电影有他自己鲜明的特征——画面上快速剪辑、手提摄影、晃动镜头以及变形的拍摄角度;音效上偏爱工业噪音与重金属摇滚,视听的合璧往往使其作品充满爆发力和速度感,但这还不是塚本电影最大的特色。即便拿个人风格显著的北野武和三池崇史来说,他们在创作的独立性方面也无法与塚本相提并论,因为塚本几乎是个电影全才,甚至他比一般的“电影作者”还要全,在其影片中常常是集制作、导演、编剧、表演、摄影、灯光、剪辑、美术于一身,这种仅凭一人大包大揽的独立制作手法,恐怕在欧美国家也不多见。 自成名作《铁男》开始塚本晋也就常聚焦于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通过寓言性的故事和刻意设计的影像来展现处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都市人,他们存在的焦虑、孤独以及人际之间的冷漠与隔阂。对工业社会以及异化的人际关系的批判是现代主义艺术中常见的主题,在这一点上塚本与二战后欧洲重要的现代主义电影艺术大师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尼精神相遇。《铁男》虽然是一部布满混沌的粗颗粒的黑白电影,但是片子开头部分配乐中的工业噪音,仰拍镜头里人物上方反复出现的盘错的工业管道,还有肮脏的工厂外沿都可以找到《红色沙漠》的影子,不过,塚本比安东尼奥尼走得更远,因为《铁男》中的白领眼镜男最后连灵魂带肉体都实现了彻底的“金属化”。“现代主义时代的病状是彻底的隔离、孤独,是苦恼、疯狂和自我毁灭……”[3]196,如果说《铁男》只是一则疯狂的科幻寓言的话,那么塚本晋也在1990年以来的一系列现实题材的影片中更强化了对现代主义病症的揭露和批判。《东京铁拳》(1995)用蓝色滤光镜营造的意象化的都市看起来阴郁鬼魅,身处其中的主人公保险推销员津田,西装革履却又表情呆滞,如幽灵般伫立或行走在现代化的物质废墟里,即便是在汹涌的人潮中,他的神态也沉静得宛如一尊雕像,仿佛与身边的人生活在彼此隔绝的两个世界。《子弹芭蕾》(1998)是继《铁男》之后的第二部16毫米黑白电影,MV式的高速剪辑展示了中年男人合田是如何在他者的欺辱和自我心理暗示的作用下陷入到街头暴力的循环之中而无法自拔。《六月之蛇》(2003)中的影像塑造更加多样和复杂,蓝色基调象征着现实生活的压抑,而黑白影像则用来抒发原始欲望的冲动,片中的那对发生了婚姻危机的夫妇在他人的诱导下经历了这样一个由蓝色回归黑白的心灵之旅。既然人与人之间缺乏倾诉与沟通,那么人的自我挣扎和内心搏斗就成了塚本关注人的精神异化的主要视角。为此,在塚本晋也的影片中往往存在一个变形的主题,亦即影片中的主人公在外界诱因的激发下,他们的性格会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与影片前半程的描述简直判若两人:“在他的作品世界里,身体变换和意识改变是理所当然的。”[1]《东京铁拳》中的津田和菲鹤原本是一对普通的日本上班族,平淡乏味的生活因为职业拳手小岛的闯入而变得面目全非。津田在饱受小岛的痛殴之后为维护男人的尊严苦练拳击,在残酷的搏击中浴血重生,完成了他的“凤凰涅槃”。与此同时起初是标准贤妻的菲鹤也发生了质变,他被小岛的野性所征服,沉迷于自虐的肉体快感之中。无论是津田、菲鹤或是小岛,他们都通过流血和自虐克服了对自身存在的质疑感受到“我痛故我在”。《子弹芭蕾》中的主人公合田原本也是一个窝囊胆怯的中年男人,但是相伴多年的女友的突然自杀给他以莫大的精神刺激,再加上街头的黑帮混混对他的侮辱,终于使这个中年男人发狂,在买枪未果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制造土枪,在制枪的过程中塚本特意穿插了一段时长约20秒的高速剪辑段落:20秒之内完成25节,每节由一个手枪扣动扳机的画面引切出3-5个画面,每个画面占3-5帧,这些画面截取自资料片,表现的是历史上的战争与屠杀,枪炮轰鸣之声不绝于耳,在这25小节的后半段中甚至出现了原子弹爆炸的场面,但是也被切开,每一小节中插入一幅,其间伴有捆绑屠杀、枪击、建筑爆破等等画面,也就是说,在这20秒之内,有上百个暴力动作晃过观众的眼帘,而子弹只不过是一遍又一遍的领舞而已。如此高密度的视听轰炸极具冲击力地组成了一段可以暂时使人失去意识的死亡摇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