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09)01-0086-10 台湾电影发展至今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但由于两岸交流不足的原因,大陆对台湾电影的研究一直未能如对香港电影的研究那样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对于海外学者来说,他们对台湾电影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对新电影运动及其重要导演、作品的研究成为他们的研究起点,而对新电影之前的研究则较少。 随着华语电影研究的逐步展开,对台湾电影的研究已经与大陆电影研究、香港电影研究一样成为华语电影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台湾岛内学者对台湾电影史、历史文化经验书写等方面所做的研究以及大陆学者在台湾电影上的关注点和研究角度,同时也应该关注海外学者将新的理论运用于台湾新电影研究时所取得的进展等,从而对台湾电影研究的历史脉络进行全面的梳理。 一、早期台湾电影研究的成果 1901年,电影在日据时期的台湾地区首度出现,成为台湾电影历史发展的开端。在日本殖民者的统治之下,多为宣传日本殖民统治的影片。因此,台湾电影的早期阶段可以说是停滞不前的。台湾电影的发展始终与这个岛屿的命运休戚相关,从一开始就被深深地烙下了殖民的印记。在此后四十余年的时间内,早期台湾电影的主要功能是成为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政治宣传工具。 由于受到种种政治上的限制,除了电影发行、放映体制的建立以及逐步完善之外,台湾电影作为一个地区的电影,在形式和艺术风格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直到1949年,台湾电影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始终还谈不上成熟。这一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进入台湾岛内,开始了对台湾地区长达数十年的统治。随着一批从大陆来到台湾的电影工作者的加入,再加上日据时期所打下的技术、设备基础,台湾电影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台湾电影与中国电影的传统美学既有传承之处,更有不少独具一格的特征。 由于政治方面的因素,在台湾电影发展的早期阶段,两岸的交流、合作极少,台湾电影与大陆电影的发展之间始终存在隔阂,而绝大多数卓有成就的电影艺术工作者并未在当时选择来到台湾,这也决定了后来台湾电影与大陆电影、香港电影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从1949年开始,身处台湾的电影工作者走上了发展和探索的成长之路。 现有的大部分关于台湾电影的研究,也是以1949年作为研究起点。对台湾电影进行研究的学者主要来自台湾、大陆以及海外,其中研究成果最为丰硕的是台湾岛内学者。这也是由台湾学者所处的地理、文化上的优势所决定的。各研究者从日据时期的早期电影、光复初期的台湾电影、台语片的兴衰、琼瑶文艺电影、政策电影、新电影运动、华语电影中的台湾电影、台湾电影导演研究等各个方面,对台湾电影一百多年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并且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阐释。 关于1949年以前的早期台湾电影的研究,主要有台湾学者吕述上在1961年出版的《台湾电影戏剧史》(台北银华出版社)。在这部著作中,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世纪初期一直到五六十年代,对台湾电影的最早形态和发展轨迹进行梳理,尤其是书中提供的1949年之前的珍贵历史史料,为台湾电影的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台湾学者杜云之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相继出版了三本关于中国电影史方面的书籍,研究对象以1949年以前的内地电影为主,同时也对此后的台湾电影发展做了一定的研究。在1972年的《中国电影史》(第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对70年代以前的台湾电影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其中他对60年代出现的具有一定数量、质量较好的影片尤其是健康写实电影作出了较高的评价。这本书为台湾电影研究提供了不少史料资源。在80年代,他对新电影运动始终持保留的态度,1985年发表的一篇《请不要“玩完”国片》的文章,引发了《台湾电影宣言》中关于“另一种电影”的论争,在当时的台湾电影评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大陆学者陈飞宝于1987年编著出版了《台湾电影史话》,其时间跨度为1895-1985年,向大陆的读者做了最早关于台湾电影的介绍工作。这本书也可以认为是台湾电影研究的奠基之作,因为在此之前,台湾也并未出现这样一部线索清晰、资料翔实的台湾电影史类专著。在吕述上的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者按照电影的风格变化,以五年为期对台湾电影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这本著作对台湾电影史上的大小事件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同时还关注到了大陆影片与台湾影片之间的互动影响,如对1949年之前,台湾方面对大陆输入台湾的影片的划分。[1]这部著作的研究内容包含方方面面,包括了对各个类型影片的内容简介、电影工业概况、政府政策、明星介绍等。 这三部作品共同构成台湾电影研究的最早形态。两位作者为后来的研究者做了详尽而细致的史料梳理工作,同时也为台湾电影史的书写架构了最初的模型。 二、台湾学者的历史文化经验 由于台湾社会历史经验的复杂性,历史的印记无时无刻不在一百年的台湾电影中体现。这一点并没有被台湾电影的研究者所忽略。从地缘来说,台湾学者身处岛内,对于各种历史事件的发生、对电影所身处的大环境有更直接的体验。他们有感于台湾电影生存环境的复杂,它承载许多除了电影本体之外的文化功能。在这些论著中,这些学者在论述上多以“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形式”为出发点,探讨它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性美学。台湾的学者侧重于结合台湾几十年间的历史变迁,从影片风格的变化脉络着手,探讨台湾电影所表达出的历史、文化、政治、美学等各方面的意识形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