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9)07-0061-05 大学有近千年的历史,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始终站在时代高地,诠释社会进步、剖析世事冷暖,散发着独有的精神魅力。每一所大学自身的存在和发展,都会有意无意地通过校训等相对固化的形式展示其对大学精神的理解和实践。随着20世纪60年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大学在类别上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应“运”而生的高职院校从办学定位到育人目标都与传统大学有着显著差异,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精神”是否仍适用于高职院校?——对于高职教育,这个问题带有强烈的文化归宿意味。 一、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在其长期教育实践中积淀的稳定的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在其一般意义上,常被泛读为大学理念,它对大学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着内在而深厚的影响。虽然,对“什么是大学精神”,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甚多,但表述各异,看法也不尽相同,① 这某种程度上恰好印证了大学文化的多样性和大学精神固有的鲜活生命力。笔者认为,从归纳的角度看,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精神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1.人文关怀 人文,单从字面上看,是指人类永远面对和追寻的目的性知识。大学的人文关怀是指大学所倡导的,在发展自身理性人格、处理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关系时的价值观,以及建立在这一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规范。大学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大学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永恒主题,把通过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从有知识的人向有文化的人转变作为第一社会责任。大学精神在此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对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整体的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关怀。这种人文关怀不是一般的做人的道理,而是面对未来领袖群伦的胸襟;真正拥有这种情怀的,是那些对人生之意义、价值、前途和命运等问题有着深刻思考的人,他们无论在什么领域,都能焕发人的光彩,给人以温暖和光明的指向。人文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是哈佛最根本的大学理念,本科生都要接受相关教育,人文核心课程包括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道德伦理、数量分析、社会分析和自然科学七个方面,下属科目延伸数百种。哈佛的教授有四个层级:普通教授、终身教授、终身讲座教授和大学(名誉)教授,能够做“大学教授”的条件是不仅在本专业领域是卓越的专家,而且研究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哈佛视大学为人类文明的牵引与弘扬者,人文价值理念是必须优先考虑的主题。事实上,哈佛开设通识课程的都是其最著名的教授,如Edward O.Wilson(著名社会生物学家)、Robert Nozick(著名哲学家)、杜维明(新儒家代表学者)等等。 2.理性光辉 理性主义一般包括三层含义:首先,它是一种世界观,认为世界是一个合乎理性的世界,人只要运用自己的理性,便可以把握世界的规律;其次,它是一种人生哲学,认为理性是人的本质之一,理性指导的生活是最好的生活;第三,它是一种文化传统,它追求真理,崇尚科学,重视逻辑思维,信赖知识的力量。据此,作为人类社会的知识权威和人才渊薮,大学本身是理性的产物和理性的工具。大学的理性光辉就是大学在其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中对外部世界达到最完全认识的能力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大学理性就是一种历史与文化传统,表现为大学始终把追求真理作为自己的基本诉求,把理性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驾驭自然的认识论前提,以发展人的理性、产生活的智慧、激发新的知识为己任,把培育学生看作人的心智的解放过程。大学几乎就是“理性”、“知识”乃至“真理”的代名词。西方大学在这个问题上用其近乎一致的校训表现出它们对理性的崇尚:哈佛大学的校训“truth”(真理,也译为“与真理为友”),华盛顿大学的校训是“真理产生力量”,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是“真理使人自由”,密歇根大学的校训是“艺术、科学、真理”,悉尼大学的校训是“繁心纵变,智慧永恒”,耶鲁大学的校训则是理性光辉闪耀的典范:“光明与真理”。胡锦涛2006年4月在耶鲁发表演讲时说:“耶鲁大学校训强调追求光明和真理,这符合人类进步的法则,也符合每个有志青年的心愿。”[1] 3.自由独立 只有自由的探索、自由的表达,才能真正发掘人类的潜能。没有自由,大学何谈“精神”?正如卢梭所云,“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外在的、现实的权势会剥夺人的自由,内在的心智缺失也会制约人的自由。作为理性而充满人文关怀的大学,自然应外骛而内求:一方面,要杜绝外界的盲目干涉和强制,达到本体的自我主宰;另一方面,则要提升认知,求知于己,驱除私欲障蔽,实现自在和自为。学术自由是大学自由精神的集中体现,探究学术须抛开功利和物欲的控制,只以人的良知和理性为依据;否则,一旦瞻前顾后,另有所思,就无法保证真理的客观性与学术的纯洁性。 大学独立是指大学办学和治学的一种姿态,是大学自主自立的人格化写照。对权势的攀附,对金钱的追捧,都将妨碍大学使命的实现。作为社会系统组织的一员,大学具有自身的规律,与外界交往必须遵守其道。以哈佛大学为例,2006年萨默尔斯校长被迫辞职,一些原本准备捐款给该校的公司先后改变主意,这给哈佛造成近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但哈佛大学不为所动,因为作为经济学家的萨默尔斯似乎太关注集资和建造生物科技城之类的事,客观上挤占了人文基础学科的经费,挤压了人文学科的发展空间,这是对哈佛精神的误读。哈佛大学和哈佛人更关心的是大学之“本”(独立与身份),而非大学之“用”(资源与机遇)!这种淡定和坚守无疑是真正的大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