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2009)04-151-04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日本工业化的畸形发展,给日本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但是战后的几十年,日本调整产业结构,用很短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几百年的路程,推动了工业化的最终实现,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的奇迹;同时,日本经济以年平均增长率百分之十的速度高速发展,最终成为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巨大成就。教育在日本工业化及经济飞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日本原文部大臣荒木万寿夫曾说“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此情况的重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教育的普及与发展。”[1]除普通教育的全面普及外,职业教育对日本工业化的实现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产生了巨大作用,成为日本最终实现工业化及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一、二战后日本工业化及其特点 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生产部门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形成、发展和壮大,并带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经济转变过程。其本质就是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从工业化的进程看,工业化应该分为原初工业化和近代工业化两个阶段。所谓原初工业化(proto-Industrialiazaton),是指在采用机器以前家庭手工业不断地独立,形成专门的工业行业并不断扩大的过程。[2]它是近代工业化的基础和准备。明治维新开始的1868年,日本正处于原初工业化的末期。1885年以后,随着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日本进入了近代工业化阶段。 一般来说,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都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而日本则极大地缩短了其工业化的过程,仅用了100年左右的时间就走完了其他发达国家用几百年走过的道路。日本的工业化从纺织等轻工业起步,通过扩大机器设备生产以及增加产品出口,推动重化学工业快速发展,并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直到最终实现工业化,日本经历了工业化的整个阶段。在日本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中,二战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40多年至关重要,是其快速发展期。在这一阶段的前10年即1946-1955年,是日本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此后的30多年,工业化进入迅速发展并最终完成时期。 二战造成了日本工业化的畸形发展,同时使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调整工业化发展策略和恢复经济成为日本战后初期的首要目标。为此,日本政府一方面倾斜生产方式,以煤炭工业为中心发展煤炭和钢铁工业等重点产业,另一方面实施土地改良政策,逐步恢复粮食生产。经过战后3年的短暂调整,至1948年日本经济出现初步好转,为进一步实现工业化和恢复经济奠定了一定基础和条件。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美国等国家的特需订货增加,从而带动了出口及生产出口商品的纤维、食品、金属、钢铁、机械等工业迅速发展以及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对日本工业化的调整和经济恢复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日本产业生产指数(1934-1936年为100)从1946年的39.2,提高到1952年的131.8,基本恢复到1937年的水平。同时,其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也得以优化,1955年为42.6∶23.2∶34.4,其中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数有所降低,第三产业则增长较快。[3] 从1956年开始,日本工业化快速发展,同时日本经济也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如下表所示,这一阶段GDP迅速增长,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最高,平均增长率达到10.12%。三次产业GDP构成从50年代中期的16.7∶37.0∶50.4转变为80年代初期的3.6∶45.7∶50.7,同期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则从37.1∶29.7∶33.3转变为10.6∶41.3∶48.1。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第二产业GDP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吸纳力量,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而在7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并保持稳定增长,并保持着较高的就业增长,成为日本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这也是日本实现工业化的表现。[4]
二、增加职业教育投入,调整职业教育结构,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 战后随着经济民主化政策、倾斜生产方式及产业扶植政策的实施,日本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同时引发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由以农需工业为中心转向以重化工工业为中心,这种趋势必然产生对劳动力结构和劳动力素质的新要求。为适应这种需要,日本政府在四个方面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一是大力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在1952-1984年的32年间,日本政府给予职业教育的补助金累计为1825亿日元,地方经费投入5800亿日元,使职业教育的设备得到了很大改善;[5]二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内不断增设新的学科,如增设了电子工程学科、化学工程学科、工业管理学科等,适应工业化新领域发展的需要;三是开办各类职业学校,灵活设置一般学校所不能开或难以开设的专业,采取灵活的培养方式,使入学者在短期内即获得与职业生涯关系密切的一技之长,快速融入经济建设中;四是把原来的综合学科分解为若干小学科,如把商业学科细分为经理科、事务科、贸易科等。据统计,从1966年到1978年,学科种类从218种发展到了251种,仅工业学科就达到了117种之多,此外,各学科在校生所占比率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期间的高中为例,农业学科在校生所占比率由9.4%下降到5.3%,工业学科在校生所占比率由9.3%上升到13.4%,商业学科在校生所占比率由9.5%上升到16.4%,家事学科在校生比率由6%下降到5.2%。[6]上述变化正好与日本工业化要求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为工业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