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3-8418(2009)04-0132-03 一、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现实意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十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作为“软件”的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开发)还比较欠缺。从整体上看没有统一的、系统的国家层面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同一地区、同一专业、同样的教学内容课程名称有时不同,或同一课程名称教学内容不同的现象比比皆是;此外,具有针对性的地方层面与学校层面的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开发也较少。由此导致了我国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盲目性,缺乏高职教育的特色。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种类型的高职院校往往“翻版”专科和本科的课程设置,造成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学科化”与“学术化”,进而造成高职教育的“去专业化”与“去职业化”的倾向[1];(2)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性与创新性,课程知识陈旧,无法贴近实际生产与当代行业的实际需要,一些对于学生发展(可持续)来说的“关键能力”未能融入与整合到课程中;(3)教学内容囿于教材,一些对于学生发展来说非常重要的“隐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在教学中未被重视;(4)新兴的专业,如电子商务、物流报关等在课程开发时随意性较强,缺乏规范性、科学性与针对性。 从国际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课程标准体系,并以课程标准体系的构建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如澳大利亚政府自199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开发和推广各个行业的“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s)。“培训包”为培训与考核活动提供了行业的水准基点,为工作的界定、工作评介和技能开发提供有用的指南,并将此作为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指导性文件,培训包是澳大利亚所有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依据(王乐夫等,2007)。而美国于1999年通过的《2000目标法案》中规定了职业教育应设置全国性的课程标准。按照该法案,美国政府设立了“全国标准委员会”、“国家职教课程中心”和联邦一级“全国职业技能标准委员会”,以此制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由此可见,构建科学、合理、统一、有效的高职课程标准体系不仅是国际高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而且也是我国高职教育自身发展与完善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二、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特色体现 所谓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是指在高职教育阶段,依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培养计划,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相关企业与行业标准,以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为核心而确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标准。它是对学生经过高职教育之后的预期结果所作的一种基本规范与质量要求,是高职教育质量应达到的基本指标,是管理与评价高职教育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具体来说,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可以理解为以下几点:(1)它规定了某一门类或某一领域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2)它是高职类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3)它体现了多个利益主体(政府层面、行业层面、学校层面)对当代“职业人”培养的规格与质量要求;(4)它是高职类课程管理与评价的基本依据;它具体规定了某专业领域的高职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5)它提供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因此可以说,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是整个高职教育的“灵魂”,这也是各国极其重视课程改革,尤其是重视课程标准建设工作的重要原因。 此外,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以及普通教育的课程标准相比,高职教育课程标准还具有以下的特色:(1)突出能力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以往的教学大纲参照的主要是知识标准,而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职业导向性”,导向于某个特定的职业岗位(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因此,课程标准必然要以“任务逻辑”来整合各种知识技能,突出学生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唐小俊等,2008)。(2)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以及科学原理向技术原理的转化,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处理好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学习的关系,使其具有适应性、实用性以及针对性。(3)强调教育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的融合。高职教育的成功不仅仅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衡量,更是以学生在劳动世界中被认可的程度来衡量的。社会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才是检验高职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由此,课程标准应依据社会、企业的要求,由社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定,是教育标准与企业标准的有机融合。技术与技能标准以企业标准为主,课程考核与执业证书考试应结合起来。(4)强调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纳入课程标准。(5)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可以分为国家层面(统一性)、地方层面、学校层面以及专业层面(针对性)等。 总之,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承载着高职教育的理念与理想、凸显出了高职教育的特色、规范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学制的沟通与衔接、各种利益主体的协调、国家与地方、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结合、课程的开发和日常的教学与管理都离不开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科学合理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