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3-0012-03 专业实践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最重要的核心能力。由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制度的缺乏以及教师培养模式、途径的单一化,造成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普遍较弱,这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极其不利。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必将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形式和职业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06年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决定》和《意见》)均提及了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问题,体现出国家对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无论是职业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还是企业和教师本身,对待教师到企业实践这一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困难与阻力,大大阻碍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顺利、高效的开展。 一、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困难的成因 (一)政府的政策、机制尚不完善 1.缺少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可行法律法规保障,使教师进修难以顺利开展。《决定》和《意见》先后两次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并且《意见》中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重要性、实践的要求、主要内容、主要形式与组织管理等相关工作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但是,《决定》和《意见》仅仅关注到了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对企业的相关说明,并且二者作为政策性文件也很难规约企业的行为。同时,各地方缺少后续的相关的专项法律法规,导致学校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难以顺利开展。 2.缺少独立化运行机构,难以保证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高效运作。要建立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独立化的运行机构必不可少。以往运作教师在职学习的机构是各地教师进修学校,主要负责教师专业理论的传授和教学技能的提升。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和企业均没有设立负责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具体执行机构,造成各部门对实践的计划和过程缺少统筹、安排、监督和管理,不利于这一制度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的制度性缺陷 1.缺乏专业教师学年(学期)轮训方案,导致教师的课程无人替代而难以实践。职业院校师资匮乏现象有目共睹,而且近几年职业院校生源增加较快,教师的课时普遍增多。于是,经常听到学校领导和教师们抱怨“在职进修、实践由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性较强,难以找到其他教师代课而无法进行”。表面上看这是由于教师匮乏引起的,但笔者认为,这并非是顽结所在,缺乏科学、预先的专业教师学年(学期)轮训方案才是真正的原因。学校整体的课程安排应是学期开始前甚至是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制定好的,而且《决定》和《意见》中对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规定为“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并没有具体要求一次性完成还是分期完成,学校完全可以将实践分开进行,平均下来每学期仅仅半个月时间,哪怕一次完成也不过是半个学期,所以,专业教师学年(学期)轮训方案的缺失导致实践教师的课程无人替代而难以实践。 2.缺少合理的实践计划和自主、个性化的实践方案,导致实践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性。目前,中职教师到企业的实践往往是走马观花的多、脚踏实地的少,大部分是借助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作为带队教师管理学生的同时顺便参观学习,对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对职业道德的要求等等方面粗浅地了解,很少能够在第一线岗位上亲自实践,很难达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实践停留在浅层次的目标水平上。正是由于缺乏教师到企业实践周密计划,实践方案也缺少教师的主动、个性化参与,使教师对进企业实践缺乏目的性,很难保证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有效开展。 3.缺少进修经费分担机制和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导致实践进修教师缺乏进修积极性。《意见》指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教师企业实践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培训费、差旅费等相关费用的支付,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执行。”但就笔者所知,大部分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期间的学习费、交通费、食宿费等大部分或全部由个人承担,实践期间的工资、课时费等完全没有或部分发放,而且教师到企业实践后在学校的年终考核上没有或很少得到待遇补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三)企业的阻力 1.缺乏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导致企业不愿接受教师实践。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讲究的是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发展自顾不暇,某些企业的流水线作业是以“秒”来计算,某一个工位出现问题,会连带影响到其他工序的运行。教师到企业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会干扰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降低生产效率,由于缺乏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企业短期利益的损害却没有得到经济上的补偿,同时还要考虑到生产安全因素的额外成本,因此对培养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接受教师到企业实践。 2.缺乏紧密的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训合作制度与机制,学校与企业的供需对接不畅,导致企业不愿提供技术岗位为教师实践提供支持。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在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探索紧密型的产学研训合作机制,正是意识到了企业、行业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对成熟、认可度较高的机制和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尚处在研究、探索和试运行阶段。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训合作中,教师对企业的技术和研发支持与企业对教师实践岗位的提供难以形成等值抵消,换句话说,即企业在提供教师实践岗位后,几乎没有得到来自教师的技术和研发帮助,“付出难有回报”,这也是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另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