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表示码:A 文章编号:1672-7401(2008)10-0005-07 今年,时值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理性梳理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脉络及主要贡献,有利于催生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学。这里所指的职业教育学,主要指单数的职业教育学,亦指理论职业教育学。①主要脉络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职业教育学发生的事实链,择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或者说对我国职业教育理论最有影响的著述而概论之。大致分为自己式微的译介外国教育学说,自我捍卫的模仿普通教育学说和自立作为的创生职业教育学说三个阶段。 一、自微之学:自己式微的译介外国教育学说 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处于由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为中心转型的重要时期,与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的职业教育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职业教育事业得到大力发展,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学应运而生。面对贫瘠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普通教育学学科一样,中国学者有着明确的学科发展镜鉴意识,那就是先从发达国家学习优秀的理论与经验,然后完成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学的目标。因此这一时期,不少学者认真研究和译介了国外职业教育理论著作,并且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各国职业教育制度的沿革与现状。 纵观这一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学理论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侧重于国外职业教育原理介绍。这一时期我国学者翻译的理论书籍主要有:有关国外职业教育原理的译著,如1985年海因茨·G·格拉斯著,陈用仪、陈国雄、刘漠云译的《职业教育学与劳动教育学》;有关日本职业教育方面的译著,如1981年仓内史郎、宫地诚哉著,河北大学比较研究所教育研究室译的《职业教育》和1984年细谷俊夫著,肇永和、王立精译的《技术教育概论》。其中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组织翻译的《职业教育学与劳动教育学》处于理论前沿。内容包括: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培训的计划和实施、培训中的青年人、法律基础、附录五大部分。该书内容基本涵盖了当代国际职业教育的两个主要内容,即学校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培训,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初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特别是对后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我国第一本《职业教育概论》(高奇主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本《职业教育概论》与同时期的《技术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技术教育研究室编著)直接导致了我国长期以来的“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概念之争,并一直延续至今。[1]正因为如此,这两部《概论》并列视为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学的源头。
第二,偏重职业教育国别研究的译介。这一时期将别国职业教育制度的沿革与现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宏观性、概括性介绍。其中比较关注德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前苏联、印度的职业教育现状,如《七国职业技术教育》。鉴于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起点,故在关注国内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特别把目光投向国外中等职业教育。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的“外国教育丛书”,其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一书主要选择性地介绍了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我国学者还组织编撰了有关著作。如1988年,严雪怡主编的《中专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注重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的国外实践性理论研究。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系统研究并介绍了国外有影响的职业教育理论,特别是德国的职业教育理论。比如余祖光在“八五”期间承担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实验”,金锵在“八五”期间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国家教委级重点研究项目“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的研究等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论及其历史,以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指导借鉴意义。此外,这一阶段还介绍了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理论,日本的“产教结合”教育理论等。这些翻译和编著对中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无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总体来说,该时期对国外经验介绍和比较研究的著作虽然很多,但还相对肤浅,比较研究的借鉴意义也很有限,基本上处于“旅行者学说”和“拿来主义”阶段。 二、自卫之学:自我捍卫的模仿普通教育学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我国职业教育在经历了借鉴翻译国外职业教育理论的自微之学后,又进入了自卫之学阶段。这一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有着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学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加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学者在模仿教育学相关学科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自觉地进行着本学科的捍卫,力图使职业教育学占有应有的学科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