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742(2008)05-0106-0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机构走向多样化,要求它们担负不同的使命,有着不同的服务范围。这使服务面向的定位日益成为高等学校定位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职专科院校实施的是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联系较普通教育更为密切,探讨其服务面向的定位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职专科院校服务面向的定位 高等学校服务面向的定位泛指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等职能上的定位。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首先,从服务的空间来看,是服务于社区、地市、全省还是全国;其次,从服务的领域来看,是服务于某一行业或某些行业及其相关行业,还是没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或服务于整个社会;再次,从服务的岗位类型来看,是服务于研究与开发等工作,还是服务于生产及管理第一线的实际工作。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基本属于专科层次,因此,“高职专科院校的定位”是以“高职院校的定位”而出现的。从认识上看,学界对高职专科院校服务面向定位的认识大同小异。一般认为,高职专科院校主要通过培养人才服务于社会。在服务空间上,高职专科院校应该适应和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主要面向地市一级,辐射全省,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发展主要服务于社区的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领域上,一所高职专科院校主要针对地方的某一企业或某些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在服务的岗位类型上,高职专科院校主要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反映到政策上,我国政府对高职专科院校服务面向的指导性定位与人们的认识和主张基本一致。如2000年1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1]这集中反映了我国高职专科院校的服务面向定位。除此之外,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99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再到教育部、国家计委印发的《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1999),以及《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等等,对高职专科院校服务面向定位的要求与学界的主张也基本一致。然而,在办学实践中,我国许多高职专科院校服务面向的定位与学界的认识和政府的政策相去甚远。主要表现为在服务空间上脱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服务领域上与地方的行业企业结合不紧密,办学比较封闭;在服务岗位类型上存在不务实,盲目攀高的现象,不屑于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于第一线的人才。 二、服务面向地方化、行业化和基层化 (一)服务面向地方化 这既是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反映,也是教育成本分担的诉求,还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经济的区域化发展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的地方化。我国各地区经济在结构和水平上差别很大,客观上要求不同的高等教育与之相适应。与其它类型和层次的高等院校相比,高职专科院校与产业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地方化的要求更加突出。其次,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既然我国政策多次强调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地方,而现有的高职专科院校也主要由地方政府投资举办,高职专科院校就应该主要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也只有这样,它们才能获得地方的支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再次,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来看,不论是科学发展的实践,还是和谐社会的构想,都离不开区域发展的协调。这在客观上要求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高职专科院校为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而不是趋于“锦上添花”,都为发达地区服务。 (二)服务面向行业化 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高职专科院校实施的专业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的是各行各业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其办学越接近实际,越接近用人单位,就越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面向行业和服务于行业,既是服务于地方的具体体现,也是高职专科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办出特色的必然要求。首先,高职专科院校要面向地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是通过服务于地方的行业来实现。若没有明确的面向行业服务的措施,高职专科院校服务于地方也就成了比较空洞的设想,是很难保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专科院校服务面向的行业化是地方化的具体体现,这与中央部门办学所服务的全国范围的行业是不同的。其次,服务于行业既能增强高职专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又能获得行业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利于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对于那些直接由行业举办的院校来说,则更是如此。再次,高职专科院校在服务于地方行业的办学积累中,容易走出一条与其它高职专科院校不同的发展路径来,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服务面向基层化 从人才学的角度看,教育必须与一定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相适应。我国提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改变我国服务于第一线的实用技术型人才极度缺乏的现状。因为这类人才的培养任务是普通高等学校无法承担的。从教育类型上看,高职专科院校实施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与一线工作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那样才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服务面向基层就理所当然。总之,在岗位类型上,高职专科院校的服务面向主要是在基层,这既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高职专科院校办学质量的基础。为了保证高职院校服务面向的基层化及其质量,一些国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如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均有院一级的董事会,董事会主席和绝大部分成员是来自企业第一线的资深行业专家。董事会通常每季度开一次会,对学院的办学规模、基建计划、教育产品开发、人事安排、经费筹措等进行研究并做出决策[2]。当前,我国学界和政府对高职专科院校主要服务于基层的定位是正确的,但缺乏支持性的制度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