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1世纪的竞争已上升为供应链间的竞争,供应链成为企业生存并获得发展的决定条件。然而,在中外学者的供应链研究领域中,供应链集成过程成为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国内学者马士华教授是供应链集成过程研究的权威,其认为供应链集成过程包括基础建设、职能集成管理、内部集成化、外部集成化以及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五个阶段。纵观五个阶段中,前三个阶段均限于企业内部一体化的过程,从第四个阶段才开始涉及供应链集成过程的跨组织一体化的特点。而在现实的供应链集成过程中,不同的职能的企业通过价值链的相互沟通链接而逐步集成为最终供应链。其供应链的集成过程主要体现在不同职能企业间的集成过程之中、体现在跨组织一体化的集成过程之中。本文正是针对前人学者对跨组织一体化的供应链集成过程研究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并进一步完善,填补供应链集成过程中的这一被忽略的环节。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从商家、企业的角度出发,对供应链集成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更贴近现实供应链的集成过程,对企业集成为最终供应链具有指导作用,更易于企业在集成过程中的操作。 (2)对马士华教授的供应链集成过程进行补充,使得供应链集成过程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前文讲到马士华教授所研究的供应链集成过程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集成过程,而本文的供应链集成过程则侧重于跨组织一体化的集成阶段——外部集成过程的研究,是对供应链集成过程系统的一个补充、完善的过程。 二、文献综述 自从1961年J.Forrester开始对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的研究以来,供应链问题,特别是供应链集成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供应链集成包括供应、制造、分销、零售等几部分内容的集成。其中Lee、Monachan、Banerjee等研究了供应商——购买商的集成问题;Lee提出单产品、单购买商的利润最大化的定价折扣模型,Monachan设计了购买商任意购买数量边际利润最小化模型,Banerjee设计了供应商有限生产率单产品购买者联合批量模型以及Kohli和Park考虑了运输成本的供应商——购买商的联合批量模型。但是以上模型忽略了集成优化的两个机会,(1)供给政策的变化可能会提高集成优化的效果,可以通过供应商和购买商的订货策略的改变降低总成本。(2)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来提高库存的管理水平,如提高信息共享的电子交换技术(EDI)等。 另外,Williams、Haq、Benjamin、Pyke和Cohen、周金宏、赵晓煜、Chandra和Fisher等对制造——分销的集成进行了研究。(1)Williams、Muckstadt等建立了制造——分销的动态规划模型,用来求解最小的制造和分销总成本。用动态规划方法建立制造——分销集成模型可以有两个好处,一是相比其他方法可能只求得出次优解,动态规划方法一般都能求出最优解;二是各个阶段的回收函数即阶段成本函数可以不一样,可以有不同的参数或可以为非线性的,这样更接近实际情况。动态规划方法的缺点是需求设定为确定的,同时制造和分销的提前期均为确定的,这样限制了模型的使用。(2)Haq提出了一个混合整数方法用来决定制造和分销的批量,以达到多阶段的制造——库存——分销的总成本的最小。Benjamin也采用这种整数规划方法研究了运输模式的选择问题。这类模型都考虑了单件制造成本、工厂固定成本、单件存储成本、单件运输成本,但都假设这些成本要么是固定不变的,要么是与产量线性相关的,这却大大限制了模型实用性。(3)Pyke和Cohen用马尔可夫链的方法研究了单一产品、一个工厂、一个仓库及一个销售商的问题,其后又发展为多产品模型并给出了次优算法。Chien从追求最大利润的角度提出了分销按已知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制造——分销模型,并给出了次优算法。这一类的模型区别于前一类的确定性模型,考察了制造分销环节的不确定性,但只给出了次优算法。(4)周金宏、汪定伟描述了考虑多运输方式的分布式多工厂、多分销商的供应链生产计划,以实现最小化提前/拖期惩罚费用、生产成本、产品运输费用三者的总额,以及最小化供应链的活动时间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模型转换和利用加权法求解多目标规划,得到了其生产计划调度方案。(5)赵晓煜、汪定伟提出了供应链中二级分销网络优化设计的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模型。模型中将各个需求地对产品的需求量,以及各分厂的生产能力等难于确定的参数看成是模糊参数,并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将模型中的机会约束清晰化。随后采用启发式算法同分支定界法相结合以提高问题的求解速度。(6)Chandra和Fisher分合作和不合作两种情形,给出了单产品生产计划与运输线路模型,并认为合作模型比不合作模型能降低制造的产能的约束性使计划期加长和降低库存成本。 其中,Stevens、马士华、卢震等对供应——制造——分销的综合集成问题进行了研究。卢震、黄小原、栗东生建立了一个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在内的集成化动态模型,这一模型含有线性状态方程和神经网络非线性模型,提出了库存成本、供应成本、生产水平等在内的供应链目标函数,对于供应链集成化模型推导了神经网络控制方案,并进行了初步条件的仿真工作。Stevens认为实现综合职能的供应链集成,可分为4个步骤:基础建设、职能集成管理、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和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林勇、马士华在Stevens模型的基础上,增添了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但是纵观这些集成过程,不是只截取了供应链的部分来集成研究,缺少一种系统、整体的集成观点,其充其量也只达到局部优化、集成的目的。另一种综合集成,如Stevens和马士华的供应链集成,虽是站在整体的视角进行集成,但是其真正意义上的集成过程,只体现在第四阶段及其以后的阶段,前三个阶段主要限于企业内部的一体化,并没有体现出供应链集成“跨组织一体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