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2-3100(2009)03-0033-03 0 引言 配送中心是以组织配送性销售或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型物流结点。配送中心是物流领域中社会分工,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之后产生的。朝阳柴油机厂的供应商遍布全国各地,其供货时间和数量相对比较随机,即朝柴厂发出订货通知就供货,这样会使得朝柴厂方面因需要接受各地的零件而不得不建造较大的储存空间,而接受到的零件并不会一次马上消耗掉,因而会造成因储存而形成的浪费。并因为各地供货都是小批量的,因而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这就使得朝柴厂在运输方面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配送中心作为自己供货的暂存区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朝柴供应商以长三角地区的居多,所以配送中心的选择以长三角地区为主。一般情况下,配送中心担任原料的收集和成品的销售两个任务,但在这次选址中,单考虑原料收集任务。 1 选址数据整理 1.1 供应商数据整理及修正 根据朝阳柴油机厂提供的数据我们对其进行价值修正。不同价值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考虑因素、运输方式、运输费用等是不同的,所以对各个城市供应量,根据其价值的高低乘以相应的价值系数。同时不同城市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交通的发展情况的不同,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路径的不同会影响到距离的不同,因此在考虑运输距离时,还要根据各个城市位置乘以相应的系数。 1.2 供应商坐标整理 在重心模型中,坐标也是计算的一个重要组成。在中国地图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统计出各个供应商的坐标,汇总以上两节得出表1。 2 选址计算 运用重心模型法,初步选择出配送中心的位置。再用运输规划中的改进后的平面配送区域划分模型的方法剔除不适合经由配送中心配送的供应商。点被剔出后,势必要造成重心的变化,这时重新选择重心,如此反复,直到所有的点都不变时为止。 重心模型法的方法原理不再赘语,这里描述一下将方法改动的地方。方法中需货量权重W表示的是每需货地的需货量,单位是KG,在此我们把需货量赋予一个价值系数,即贵重的货物,往往运输路径要尽量短,使得配送中心距其距离较近。另外配送中心到各供应商之间不能使用直线距离,此处乘以一个城市距离系数。我们编制C++程序进行求解,再运用改进的平面配送区域划分模型进行点的剔除,结果被剔除的点是蚌埠,最后选择的理论位置是(159.84,61.88)。 3 层次分析法选择配送中心位置 理论最优点位置如图1所示,由于该地点不处于某既定城市之中,加之此为理论上的最优位置,在计算理论最优位置的过程之中,并未考虑各个地方经济、政治、基础设施等不易量化的因素对选点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以理论最优点为圆心的100公里圈中,选择出最具实力的三个城市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分析,即无锡、常州和昆山。 配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规模大、投资多,影响企业发展的系统工程。选择配送中心所在的城市要充分考虑各个城市的综合情况,充分利用各个城市的优势基础和优惠的政策,以配送中心的经营成本最低和企业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所以以货运总量大小、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交通便利性、土地价格、人力资源、物流业发展情况、税收水平、支持力度、与城市发展方向一致10个主要方面作为指标层,对3个城市进行评价。 3.1 构造层次分析法模型 根据各类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Z;第二层为评价指标层C;第三层为方案层P。其结构如图2所示。 评价指标层Ci中,根据其对目标层Z的影响,确定它们在Z中所占的比重。依据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交通规划中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并通过咨询专家意见,得到指标层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见图3)。
图1 最优位置图
通过对数据、资料分析,并依据各项因素对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利用判断矩阵标度含义,得出3个候选城市方案的判断矩阵Bi。 3.2 模型求解 利用mathematica软件求解矩阵A及Bi的特征向量w及最大特征根λmax。对构造矩阵检验单层排序和总排序的一致性均通过检验。 3.3 结果分析 根据配送中心选址中10个主要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比较构造判断矩阵A,对3个城市常州P1、无锡P2、昆山P3在指标层各个评价指标下的优势评价构造判断矩阵Bi(i=1,2,…,10),利用层次分析法比较得出3种交通方式在可持续发展优势中的评价权重:P1(0.372449946)>P3(0.339122508)>P2(0.288427547)。根据配送中心的性质,配送中心的功能和营运特点,以及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和所考虑的因素,可以得出常州最适合该配送中心的建设,所以,选择常州作为该配送中心的建设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