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09)03-0075-03 0 引言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波特认为,欠发达国家由于缺乏发展完善的产业集群,在世界市场上只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参与竞争。要超越这一阶段,发展功能完善的集群是必不可少的[1]。产业集群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 物流业作为一个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对于推动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众多物流企业在某一特定区域聚集,特别是以物流园区为中心,形成了物流产业集群的雏形。以自然优势为初始条件的物流产业集群,要想获得延续和繁荣,必须不断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进行物流服务创新,采用新的物流传递、运作方法。一方面,物流服务创新是物流产业集群持续开拓市场,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它也是提升物流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物流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系统,其涌现性不但是它的一种现象、行为过程,也是复杂系统的一种性质。Holland认为,只有那些可识别的和重复出现的现象才能称为涌现。涌现性一般具有重复出现的固定模式和规律特征,这些模式和特征即我们研究集群动力的基础。因此,对物流产业集群服务创新研究必须把握其涌现性特征,才能有效保障物流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已有学者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对企业创新行为进行研究。Rycroft和Kash从技术、生产和组织3个方面分析了技术创新向复杂性的转变[2];胡恩华从复杂适应系统出发,对企业集群的创新思路和创新内容进行了探讨[3];Chiles等认为,技术创新集群不只是具备区位效应、创新能力、竞争优势等静态特征,它更是在独特的企业家精神作用下的复杂动态过程,集群规模的扩大、集群效应的发挥、企业能力的提高等都可以用涌现来解释[4]。总体来说,目前研究还局限于集群技术创新方面,对于服务创新领域的研究还没有展开。本文将对物流产业集群的服务创新模式和创新体系进行研究。 1 物流产业集群的涌现性机理 1.1 复杂系统涌现性机理 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著名学者如克勤(w.Kǒhler)、切克兰德(P.Checkland)、贝塔朗菲(Bertalanffy)和“圣菲学派”(SFI)等都对涌现(Emergence)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努力建立起了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涌现性理论框架。美国学者霍兰(J.Holland)、卡斯蒂(J.Casti)等通过对大量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探索出了涌现的概念框架[5]。学者们普遍认为,复杂系统的特性不能从其组分的特性推导出来,高层次组织的机理也不能完全被低层次组织的机理所解释。系统具有不能被还原成其组分的属性,因此把复杂系统的组分不会有的,而系统整体才会具备的属性、特征、行为和功能称为涌现性(Emergent Property)。涌现性理论认为,涌现既是现象、行为过程,也是复杂系统所特有的一种性质。涌现性及其相关理论,为我们探索复杂系统的复杂现象、演化规律、结构效应和外生效应等提供了独特的新视角和新方法。对于研究复杂环境中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明显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1.2 物流产业集群的涌现性特征 在物流产业集群中,每个企业都因与其关联的企业接近而改善了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从中受益。产业集群内由企业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凝聚,远远超过了独立企业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物流产业集群的涌现性机理,体现了物流服务一体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如图1所示,主要表现在:①物流产业集群的涌现特征不是某一区域物流企业特征的简单之和,有1+1>2的效果;②集群涌现特征的种类与单个物流企业特征的种类完全不同,比如产业集群的价值链再造;③涌现特征不能由单独考察某一个企业的行为而推导出来,物流产业集群的完整产业链不是单个物流企业所具备的。
图1 物流产业集群涌现性与产业集群阶段的关系 2 物流产业集群服务创新是一种涌现过程 产业集群包含了企业层次系统、基于价值链上的企业联盟层次系统和集群层次系统。物流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系统,而服务创新则是其涌现性的外在表征和现实体现。物流产业集群涌现性的强弱与服务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成正比,如图2所示。涌现性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服务本身的复杂性。物流服务时间跨度大,地域跨度大,服务对象涉及全社会资源。它的内容不仅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装卸搬运、信息化等,而且各服务之间还存在二律背反效应。 (2)服务创新环境的复杂性。物流产业集群聚集了大量的物流企业,各个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内容有所差异,相同的输入,系统可能输出不同的结果。物流产业集群服务创新系统可能受到市场环境、资金环境、政策文化环境以及产业集群内模仿能力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和不确定性的。因此,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增加了服务创新环境的复杂性。 (3)创新主体的多极性。创新主体既可能是物流服务企业、物流需求方,也有可能是科研院校、政府部门等。 (4)服务创新的过程性。物流服务创新从设计到实施,不仅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参与,甚至还需要与顾客的共同参与。每一个相关组织都应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检验并不断完善其服务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