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立体仓库具有节约占地、提高储存效率、提高仓库管理的实时性及准确性等诸多优点,在我国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通常,自动化仓库的规划设计和采购需注意以下原则。 设计原则 自动化仓库系统的设计一般需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高性能、低造价(高性价比); 2.尽量使用简单合适的设备,使用设备最少,简化整个物流系统; 3.物品处理次数最少,整体运行效率最高; 4.充分考虑人员和系统的安全; 5.无人化程度高,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6.满足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尽量采用标准的零部件和系统; 7.操作、维护简便; 8.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 9.系统集成商较高的服务质量; 10.系统灵活性高,易于改进、扩充和升级。 近些年来,对于降低能耗、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明显。 为了获得最优化的设计方案,设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用户方需求的深入了解,在方案设计时进行取舍,对相关的原则进行修正和补充。 主要性能参数 1库存容量 自动化仓库的容量包括所有需储存和暂存在该立体仓库中的物品总量或托盘单元总量。 2系统工作能力 自动化仓库物流系统出库、入库和操作的能力。 3信息处理 自动化仓库信息处理的能力,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查询、通信,甚至业务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4周边物流处理 包括如何将货物卸车、检验、组盘、进行运送到高层货架的巷道口;货物从高层货架取出后拆盘、合并、拣选、搬运、装车等处理。 5人机衔接能力 操作人员与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衔接、人机界面、信息录入、检验不合格品的处理、进入自动搬运线等。 规划设计步骤 自动化仓库的规划设计一般需经过如下环节: 1.需求分析:对用户方提出的要求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整理,确定设计目标和设计标准,并对工作的可行性、时间进度、组织措施及影响设计的其他因素等进行分析。 2.确定物料的存储单元形式及规格:根据调查和统计结果,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定合理的单元形式及规格。这一步骤是以下环节设计和实施的基础。 3.确定自动化仓库的形式、作业方式和机械设备参数:仓库的形式有很多种,大多采用单元货格形式。根据工艺要求确定作业方式,选择或设计合适的物流搬运设备,并确定其参数。 4.建立模型:确定各物流设备的数量、尺寸、安放位置、运行范围等仓库内的布置以及相互间的衔接。 5.确定工艺流程,对仓库系统工作能力进行仿真计算:确定仓库存取模式、入出库等工艺流程。通过物流仿真软件或一般计算,得出物流系统作业周期和能力的数据。 根据仿真计算的结果,调整各有关参数和配置(重复第2~5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6.确定控制方式和仓库管理方式:控制方式有多种,主要是根据设备选择合理的方式,并满足用户方的需求。一般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仓库管理,确定涉及哪些业务部门、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处理的方式、相互之间的接口和操作等。 7.确定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参数和配置:根据设计确定自动化设备的配置和技术参数,如选择什么样的计算机、控制器等。 8.确定边界条件:明确有关各方的工作范围,工作界面以及界面间的衔接。 9.提出对土建及公用工程的要求:提出对基础承载、动力供电、照明、通风采暖、给排水、报警、温湿度、洁净度等方面的要求。 10.形成完整的系统技术方案:考虑其他各种有关因素,与买方讨论,综合调整方案,最后形成切实可行的初步技术方案。 采购要求 在进行物流系统及设备的采购时,用户方应注意以下因素: 1.功能要求:入库、出库、搬运、信息处理、人员操作维护等。 2.自动化程度的要求: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等。 3.辅助要求:视频监视、温湿度测控、门禁、人工搬运车辆等。 4.系统工作范围和采购范围:为完成立体仓库的采购,买卖双方一定要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工作范围,明确供应商的供货范围。 5.边界条件:场地条件(长、宽、高等)、供电、地面基础等。 6.工期要求:从采购者的心理来讲工期越短越好,但事情往往要有个过程,况且是多专业、多工种、具有一定规模的立体仓库。签合同以后要经历设计、采购、制造、加工、组装、控制及管理等软件的开发、检验、包装、运输、现场安装、调试、验收和培训等多个环节,时间太短难以保证较高的质量。 7.服务要求:售前、售中、售后服务项目,培训、保修、系统升级问题、服务响应时间等。 此外,还应注意:不要过分追求单台(种)设备的高性能,而忽视了整体系统的性能;各种要求应适当,关键是要满足自己的使用要求,要求太低满足不了使用需要,过高的要求将可能使系统造价过高、可靠性降低、实施困难、维护不便或灵活性降低;工期的确定应实事求是,工期过短可能会造成系统质量下降,或不可能按期交工;系统日常维护十分重要,能使系统在良好的状态下工作,延长系统使用寿命,还应注意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同时,为使自动化立体仓库达到最佳应用状态,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和维护人才,并设立相应的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