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138(2009)01-0010-03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但这30年作为一个特殊的单元,注定备受人们关注。因为在这30年间,中国开启的改革开放的航船面对各种惊涛骇浪始终坚定方向、劈荆斩棘、勇往直前。如何评价这30年,人们有着不同的视角。本文把30年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放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中,放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中,放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程中去考量。回顾历史,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这30年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的巨大影响、对中国自身发展进程产生的巨大影响。 一、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看,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自19世纪中叶至当今历史画卷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力量此起彼伏的较量中,毋庸置疑,中国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为当今社会主义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事实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不仅没有走到尽头,而且有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且发展得更加成熟和理性。 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对社会主义命运起伏的评价,自然应当以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来判断,但也要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参照。 社会主义创造过凯歌行进的时期。从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参与创建共产主义同盟开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至今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马克思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理论由此变成社会主义的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运动狂飙突起,欧洲、亚洲一系列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社会主义国家达到15个。这一时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对立,甚至对抗。毛泽东形象地把社会主义阵营比作东风,把资本主义阵营比作西风,豪迈地宣称两大阵营的态势是东风压倒西风。 然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自80、90年代以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解体,执政的共产党亡国丧权,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个锐减为5个。20世纪的冲击余波持续,进入21世纪初期,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预和帮助下,东欧和中亚一些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相继发生“颜色革命”。它直接或间接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亚洲、非洲一些最贫困的国家,放弃了原来的政治体制,转而实行西方的政治体制。 这一切似乎都成了社会主义的绝唱。西方国家的一些人士为此而欢呼,他们断言:“社会主义将在地球上消失。”他们着手要在21世纪为社会主义举行一个葬礼。 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的发展步履维艰的时期,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了。改革的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历经3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向世界传递了这样的声音: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注入新的活力,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邓小平从改革开放初始,就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多次指出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实行开放政策,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是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改革开放进入到发展市场经济新阶段,江泽民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1]新世纪来临,围绕如何评价改革开放出现的又一轮困惑,胡锦涛重申“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2]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破解自身社会主义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0年间不乏遇到各种挑战,但中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没有动摇,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没有动摇。与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谷的态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3] 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也是更加成熟和理性的社会主义。所谓理性和成熟就是正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处的现实,把曾经的对峙、对立和对抗,转变为对话、合作与竞争,立足自身,一心一意谋发展,用社会主义的强大稳固自己。邓小平继承前人又有所创新,适时调整曾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的作法,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中国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江泽民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世界多样性,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等思想。胡锦涛进一步发展了上述思想,在2005年4月雅加达亚非峰会上首次明确“和谐世界”的观点,倡导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党的十七大上彰显的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思想尤为世界所关注。新的外交思想说到底植根于社会主义理念的提升。表明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参与世界合作与竞争,汲取各国的发展经验和文化之长,努力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归根结底打造自身,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繁荣和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