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9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862(2008)03-0110-05 农民工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突出问题。农民工是城市中外来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民工也逐渐成为城市劳动力大军的主体。然而,与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巨大的和不可或缺的贡献相比,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状况和居住条件已形成相当大的反差。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农民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最终会影响到城市、乃至城乡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随着农民工问题的日益严重,各级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解决包括住房在内的各种问题,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对农民工问题的认识尚存在差异性和片面性,加上现行政策的种种缺陷和不足,使政策制定和政策作用效果均存在着局限性。对与农民工相关的住房问题的讨论和认识,对解决问题的症结进行深入探究,并对构建统一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进行理论分析,是解决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的基础。 1 已有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特点和缺陷 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不仅涉及农村发展和农民工自身问题,也牵涉到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问题,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中“居无定所”,成为新型的城市“游击队”,也成为城市问题产生的“根源”。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并已经陆续形成一系列政策精神,这些规定对于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涉及农民工住房的政策规定,一方面是一些地方陆续出台的针对农民工住房的有关政策,这类政策目前并不多;另一方面是关于农民工问题和关于住房规定涉及的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 从整体情况来看,关于农民工住房的相关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不足: 1.1 地方政府规定多,中央政府规定少,总体重视不够 至今为止,中央政府只是在经济政策中强调解决农民工的问题,但尚未出台关于农民工住房的专门政策规定。相反,由于农民工问题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已经成为突出问题,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如,2005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生活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05]23号),2005年《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城务工农民住房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05]482号)等。 尽管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农民工的住房解决办法,但是与实际对政策需求相比,还相差甚远。 1.2 专门的住房规定少,一般政策规定多,政策作用有限 现行住房政策中与农民工住房有关的政策规定主要涉及: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住房公积金政策等。 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始于1994年。为了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住房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经济适用住房保障体系的规定。2006年河南省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2006),第二十四条规定: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加强监管,保证农民工居住场所符合基本的卫生和安全条件。逐步把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符合有关规定的,可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2005年《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城务工农民住房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05]482号)明确:对持有《重庆市流动人口居住证》且在主城区居住5年以上的农民工家庭可纳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 我国廉租房政策始于上世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正式提出是1998年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目前,这一制度已成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基本保障。但是,从目前中央和各地的规定来看,是否将农民工纳入廉租房保障对象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上海、武汉和北京等城市就开始建立和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经过十几年的运行,住房公积金在提高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辅助住房保障制度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2005年出台的《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首次作出规定,使农民工也享受到了公积金的政策。 从以上分析可见,由于现行政策本身及执行存在的不足,加上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导致政策对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作用受到限制。 1.3 以往出台的政策少,新近出台的政策多,尚不形成体系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除了国家一般性住房保障政策出台于1990年代中后期以外,有关农民工住房的专门规定基本是近几年颁布的,包括2007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分析其原因,一是政府对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认识不够,还没有将其纳入城市整体发展的高度考虑;二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在城市中的住房问题和生活问题日渐突出,逐渐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相继纷纷出台相关的解决措施和办法。 进城农民工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农民工自身的问题,是涉及城市居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探讨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实现“以居管人”、“以居定人”将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