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纵观农村改革30年的工作实践,主要是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是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主要特点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再造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这步改革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于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必须坚定不移。第二步是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这步改革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而且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同农民群众的关系。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巩固改革成果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第三步是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推进这步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将使农村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但改革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三步改革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第一步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推进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某些深层次问题。三步改革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一、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包含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当前,我市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快,农民增收难度很大;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人居环境比较差;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比较低,等等。这些问题,既有经济上的,也有社会发展上的,但都跟体制机制密切相关。解决这些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统筹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关键在改革,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涉及农村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等重大体制机制变革,其内容涵盖了农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方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 乡镇一级处于最基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该说,我市各地的乡镇党委、政府和广大的乡镇干部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现在乡镇一级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乡镇职能转变缓慢,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权责不清,存在“看得见”、“管不着”的弊端;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偏多,不少乡镇财政拮据,债务负担沉重。“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乡镇一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所以要加快推行农村综合改革,加强乡镇政权建设,促进乡镇政府职能到位,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市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刻,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也面临复杂的矛盾多发期。从总体上说,我们最薄弱的环节还是农村,社会稳定最多的隐患也在农村。比如,虽然通过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目前引起农民负担反弹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这也是引发干部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又比如,现在乡村负债现象比较多,债务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大,也是影响农村稳定的一个重大隐患。再比如,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以及广大农民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如果农村工作仍然是靠简单的行政命令,就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化解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全面把握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努力化解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此,重点要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概括起来就是“三改革、一化解、一建立”。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能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关键取决于这一步。 一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考虑乡镇政府职能的问题,要从农村工作的现实状况出发,从农民群众的愿望出发,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行政体制的要求出发。重点强化三个方面的职能:一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权益,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三是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护农村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