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钟声响起,又一个清晨破晓,让我们起床,建设新村。我的村子是生活的好地方,让我们用双手来建设……”这是上世纪70年代在韩国乡村每天早晨都会在大喇叭中播出,鼓励人们早起干活的歌曲。这首歌曲由韩国时任总统朴正熙亲自填词作曲,歌声响彻韩国的乡村,成为韩国农村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韩国新村运动的一项重要遗产。 对中国人而言,韩国的新村运动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事物。新村运动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把韩国农村从贫穷落后的面貌改造到面目一新。那么,新村运动究竟做了些什么?仅仅模仿新村运动的一些简单措施能否真正让一个发展中国家达到韩国农村发展的水平?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在国内依然没有弄清楚,因而导致了很多争论。本文力图对韩国新村运动进行一个简单介绍,并全面分析探讨韩国农村得以焕然一新的真正原因。 新村运动:在政府领导下开始 上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开始为经济发展绞尽脑汁,推行了两个五年经济开发计划,实行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加快。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忽视了农村和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出现差距。从不同部门的发展速度看,在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期(1962~1966年)内,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工矿业增长速度分别达到7.7%和14.1%,而农业部门增长率仅为5.1%;在第二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期(1967~1972年)内,这一比率进一步拉开,国民生产总值和工矿业增长速度分别为10.5%、20.3%,而农业部门的增长率却下降到2.3%。从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看,1962年,农户平均收入为城市家庭平均收入71%,而到了1970年,农户平均收入更是下降到只有城市家庭平均收入的61%。其中,在农村中,拥有土地不足1公顷的农户比例达到67%,这些农户的收入只有城市家庭平均收入的50%。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韩国城乡收入差距出现扩大趋势,“二元化”结构逐步显现出来。 农民绝对收入低,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对韩国农村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农村,农民为生计所迫,很多人从事偷盗及倒卖军用物资等非法活动,艰难的生活使农村原来的淳朴风气一扫而空,代之而起的是打架、酗酒、赌博、欺诈等严重影响社会风气的现象。一言以蔽之,乡风已经恶劣到极点,农村原有的传统社会美德已经难觅踪迹。同时,到处泛滥的污染更让农村的生活环境难以让人忍受。很多韩国人到现在还记得当年首尔市郊的一个臭水沟,住在那里的人一见有外人来,从80多岁的老奶奶到几岁的小孩,全都跑出来乞讨,其情其景,让人心酸。 这种现象的存在,让当时韩国总统朴正熙异常着急。这位在1962年通过政变上台的总统,本身就是农民的儿子,他一直对当时韩国农村到处是茅草房、多数村庄没有通电的情况而十分心痛,下决心要彻底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更为重要的是,朴正熙虽然在1967年的总统选举中,以微弱的优势胜出,但是却因为稻米价格的问题,失去了稻米产区农民的支持。而在当时的韩国,农民数量依然很大,是左右选举结果的主要力量。农民具有真正影响政坛最高层的政治权利,这就使执政者不得不采取措施来改善农村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朴正熙正式决定要采取行动。 1970年4月,新村运动正式开始。各级政府在全国3.3万个村庄进行调查并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了16个涉及道路、桥梁、沟渠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房屋、电气化等生活基础设施的项目,作为新村运动的启动项目。在初始阶段,韩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向每个村庄免费提供300袋水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农村居民的欢迎,农民参与新村运动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为了促进新村运动的开展,韩国政府在随后还选取了1.6万个村庄作为新村运动的“样板”,激励全国农民共同创造美好的新农村。 从1970年新村运动开始,到上世纪70年代末政府从运动中退出,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韩国农村的面貌就大大改变。在新村运动开始的时候,全国80%的农村家庭居住在茅草屋内,农村各项基础设施也极端落后,但是到70年代后期,98%的农户实现了通电,农村公路里程达到了61201公里,几乎所有农村都实现了通车。同时,通过推广高产粮食品种,韩国农业完成了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生产向商品化生产的转变。从收入的角度看,1970年韩国农民年人均收入为137美元,而到1978年达到649美元,在八年时间内增幅近4倍,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新村运动的主要措施 新村运动除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之外,还采取了很多有特色的措施。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各方面的发展。 ——兴建村民会馆。从新村运动开展的第二年起,韩国各地农村兴起了一股建设村民会馆的热潮。村民会馆的主要职责是向当地农民灌输价值观,培养他们“自立、自助、勤勉、合作”的精神,在精神方面改变农民,从而间接改善农村。同时,村民会馆还负责组织各种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的活动,以及收集各种农业生产相关的资料,来为农民服务。可以说,村民会馆承担了对村民教育的功能,为村民精神面貌的改变和技能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