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戏仿”(Parody)这种叙事手法,人们其实并不陌生。作为文学修辞的一种常用手段,“戏仿”又名“滑稽模仿”、“戏拟”。而在一个以影像视听为主的大众文化消费时代,与文学、戏剧相比,这种手法更为普遍和明显地体现在电影作品之中。越来越多的作品通过对经典影片里的故事情节、经典场景、人物形象、台词、音乐等戏仿来营造一种“熟悉的陌生化”气氛,达到戏谑、滑稽的审美效果。 纵观百年电影史,中外电影作品中从不匮乏“戏仿”的存在。无论是作为世界电影中心的美国在上世纪《发条橘子》中对《雨中曲》的反讽模仿、《低俗小说》对经典摇摆舞的变形夸张,还是新世纪里《惊声尖笑》、《恐怖电影》、《约会电影》中对诸多经典桥段的大杂烩,甚至动画片《怪物史瑞克》、《鲨鱼故事》里都时时可见多部经典电影片段的踪影。而对中国观众而言,自从周星驰以“无厘头”风格开创了喜剧的新局面,“戏仿”这种手法便再未与喜剧电影分离。随着国内对周氏风格的追捧,尤其在近几年来,国内喜剧电影创作中四处可见“戏仿”的影踪,并随着《疯狂的石头》一炮走红而出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一系列以“戏仿”为主要创作特色的喜剧电影如《大电影之数百亿》、《大电影2:一个傻瓜的荒唐事》、《追爱总动员》、《天下第二》、《哈哈哈》等纷纷问世,并且在商业大片的夹攻中收获了不俗的票房。而评论界对此类作品也贬褒不一,结论不一。既有人肯定地认为“喜剧电影戏仿文本是在商业文化意义上对过去时代经典文本的改写和重书,是后现代大众思维方式和文化诉求共谋的结果,体现了当代人对待艺术和人生的真实态度”。通过戏仿,电影创造性地勾勒了历史和当下,并在所建构的充满张力的文本间性中实现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① 也有人因个别文本联想到红卫兵时代的“造反”情结,不免忧心忡忡,慨叹“我们已经身不由己地被抛入一个新奇至上、‘娱乐至死’的戏仿的年代”,从而呼唤沉酣于消费文化中的历史意识与理智力量。② 这些评论也正是触发本文进行思考与探讨的起点,在中国喜剧片进入“戏仿”时代的大潮之下,分析其形式与特色,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戏仿”背后的创作与社会意义进行思索,总结其利弊得失,进而探讨中国喜剧片的出路问题,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戏仿”的形式与特征 一般说来,“戏仿”是利用文本间的相似性,大量引用或者说参照他人文本的方式,将近年来大众流行文化、当下社会现象通过滑稽、戏谑的方式融合到影片中,从而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戏仿利用了这些风格的独特性,并且夺取了它们的独特之处,制造一种模拟原作的摹仿。”③ 因此,在戏仿的基础上也就相应地产生了“互文性”的文本。观众可以从一个场景、人物或者道具联想到以前所看过的作品,并在新的剧情安排下解读出与原文本截然不同的含义。这种做法并不新鲜,新好莱坞时代的美国电影工作者已充分认识到这点。“同以往的一些电影工作者截然相反,美国的这一代电影工作者实践了一种新的理念,即不直接与那些惯例对抗,而是用适当的方式对其加以利用。……他们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引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参考其他人的影片。这种方式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即很容易由一个场景联想到另一种场景。希区柯克的或霍克斯的,甚至是爱森斯坦的一件道具、一个场景布置,特别是我们感兴趣的有着独特历史、社会内涵的一个剧情安排。对这一题材的参考有其特有的构成:独特的人物原型、循环再现的情景、非常图解化的剧情、不断重复的简单信号等。”④ 当然,与上世纪美国电影中的“戏仿”相比,今天的“戏仿”形式与来源无疑更为丰富多彩,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戏仿”形式的多样性。 经典场景的模仿。这种将经典作品中的经典场景直接拿来的方法在“戏仿”中最为常见,也是影片产生喜剧效果的直接来源。当观众看到《十面埋伏》里美轮美奂的飞刀慢镜头变为《疯狂的石头》中地产商冯董的杀手绝技,优美的竹林大战成了《大电影之数百亿》里的整段搞笑,原文本中的严肃唯美成为一场闹剧,其快感不亚于看到胡戈恶搞《无极》时的冲击。也有的电影是通过“戏中戏”的方式进行戏仿,如《大电影之数百亿》中对《雏菊》、《花样年华》、《无间道》、《人鬼情未了》等片经典片段的再现,《两个傻瓜的荒唐事》中业余导演的五分钟拍摄则将《伤城》、《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等玩了个遍。这种通过对以前经典影片中的故事细节、人物造型、场景甚至摄影角度、摄影手法的完全照搬,既能唤起观众对经典文本的回忆,又因演员的重新演绎和故事细节的重新结构与改写而产生新义,形成对经典文本的反讽与解构效果。 人物形象的反讽。对经典场景的模仿是与经典人物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与经典场景的照搬照演不同,这些人物形象在喜剧片中却被丑化与变形了,成为嘲笑的对象。《疯狂的石头》里下岗女工模仿春节联欢晚会的舞蹈《千手观音》为举办翡翠展览排练,一个个粗壮肥硕的身材与舞蹈演员们的纤细苗条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忍俊不禁。《哈哈哈》中,李小果带着两个小混混黑衣飘飘、大义凛然地去给绑匪交钱,俨然《英雄本色》中豪哥与小马哥等人的经典再现,但接下来三人被吓得屁滚尿流的惨状却让人捧腹大笑。这种对人物的模仿往往是通过与原文本截然不同的过程与结果造成极大的反差,从而产生强烈的反讽效果。 流行话语的再现。如《疯狂的石头》里土贼道哥语重心长的一句“注意素质”,完全是《天下无贼》中黎叔的口吻;而结尾时面包店老板骑车追黑皮时,一边追一边得意地说“你跑啊,咋不跑呢?”更是《寻枪》中姜文的台词。《追爱总动员》里前台小姐用典型的唐僧腔问话“你是愿意听呢?愿意听呢?还是愿意听呢?”而《疯狂的石头》一炮走红后便成为新的经典,不仅香港大盗的台词“顶你个肺”成为《追爱总动员》片的模仿目标,“砸,抢了就跑”等台词也再现于《哈哈哈》片。除了经典台词,社会上的流行词汇也成为影片戏仿的资源。《追爱总动员》中对“地铁女孩”的面试场面形容就用了春晚小品中“人山人海,彩旗飘飘”、“那是相当的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