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台湾电影工业 台湾电影现在基本上是残破的,其未来更是不可知的。 残破,是因为整个电影工业一早就解体了。其中有几个因素:一个主要原因是香港电影新浪潮起来之后,所有香港新导演全部加入香港电影工业体系里面,当时拍了很多片子,比如《夜来香》,香港叫《鬼马智多星》。香港新艺城电影公司开始进入台湾电影市场,那时台湾电影还没有起来。我记得台湾在放《夜来香》的时候,和由我编剧、陈国富导演的《蹦蹦一串心》碰上了,“新艺城”宣传的时候很担心跟我们的那个电影发生冲突,因为是同一个档期。幸好他们的票房不错,我们的(票房)也不错,自此开始,算是香港电影在台湾站稳了脚跟。又因为香港的宣传配合歌曲唱片的新模式,在台湾很迅速地就火起来了。直到差不多十年前后,香港电影在台湾就没有人看了——没人看的原因是后来香港电影一直在消耗,只要有卖座的片子,台湾的片商就拿钱到香港抢片子。比如,周润发、刘德华、周星驰的片子,在香港只要他们的片子卖座,马上就跟拍这种类型的电影,所以到后几年,即十一二年前,台湾上映的片子好像就是那几个片子在轮,或者混合在一起,因此就没有人看了,就如同今天的韩国电影业一样,片子都差不多,所以观众就流失了。 香港电影在台湾失去了观众群,好像台湾电影可以冒头了,但那时台湾电影已经没有了。几个原因就是:片商往香港电影投入资金的时候,一般不投台湾电影,因为台湾电影基本上都不卖钱。以我为例,从《南国再见,南国》开始已经觉察到,所以不做宣传,只是剪了个MTV在电视台放,但是《南国再见,南国》还算卖得不错的电影,有一千多万元票房。到了《海上花》大概就只有400万元票房了,后来的就没得算了,不行了。当时香港电影没有了,用什么电影填补呢?我们台湾有个片商工会——电影基金会,片商工会这些掌握院线的片商们开始提出要求——开放所有限制。最早好莱坞进入台湾时一部片子只能有三个拷贝,轮放。慢慢地,拷贝数量越来越多,后来便限制几个厅,再后来片商要求完全门户洞开,打的主意是想买外国片、欧洲片之类的,可是怎么都做不过好莱坞八大片厂的片子,后来他们也做得很惨。再后来,台湾片子产量一下子跌到一年几部或十几部。 还有另一个因素,台湾电影的主要支撑是依靠新闻局的辅导金,每年都要申请,但金额有限,要分给几部影片,也不多,一年不会超过十部。最重要的是中央电影公司这个龙头,以前每年要生产最少六七部或七八部电影。十几年前接手的总经理是会计出身的,李登辉时代,控制党产、卖戏院,卖的钱转到专门处理党产和资金的中心,完全挪做别的用途。比如卖了土地和戏院,买一个房子十亿元,也可能差一点九亿多,但这栋实际也就值一两亿元,并且之后用一阵就搬走,他们只顾玩这种手段,就是不投资影片,还跟民间抢辅导金。它也申请辅导金,但有时比较难,因为它本身有钱,别的导演取得辅导金后它就和他们合作,用它还存在的摄影、灯光、后期制作这些投资和业界合作,片子就属于新公司和导演的。这样中央电影公司这个龙头就没有了。 台湾纪录片现状 台湾电影工业一路往下滑。由“新闻局”资助的影片近六七年就是那么多,每一年最多也就20部,他们说到30部,但其中很多是纪录片。很多学生拍的纪录片也不错,比如《翻滚男孩》、《无米乐》,这些电影的票房有多少?了不起一千多万元,也可能八九百万元。然而当这些纪录片票房都集中的时候,也开始没落了,连参加海外纪录片展都不被录取。就像2007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展,两年一次的。我跟他们主办者聊过,为什么台湾现在没片子,因为有了一些卖座的纪录片之后,台湾一些纪录片人就想在三五天内很快把一个纪录片拍出来。纪录片是不可能这样做的,或者做得很煽情,都是受了那几个卖座片的影响。当然现在还有很多纪录片导演在默默坚持做,但很慢,因为纪录片不可能那么快。 电影人青黄不接 中间有很多导演,很早就不拍片了,就剩下我们这些人在拍。新电影蓬勃了也就三四年,剩下还在拍的就有我、万仁,杨德昌也去世了。万仁有时还拍电视,就剩下我一个人撑了十几年。中生代林正盛、张作骥、蔡明亮是另外一卦的,他们的片子也是很久才出一部,因为找资金难,票房也不好。前三四年,台湾开始出现《十七岁的天空》,出现一个叫陈映荣的女制片、女导演拍的男帅哥的片子,因为蛮好玩的,有不错的票房。再后来出现一些片子,如鬼片什么的。后来出现“中环”(CMC),投资很多片,比如《天堂口》、《诡丝》。《天堂口》票房很差,《诡丝》也好不到哪里。从这里可以看出,台湾的电影工业基本上没了。剩下支撑的技术部门,录音——就是台湾的杜笃之,中央电影公司因为卖了,所以根本接不上头。技术人员有些也都走了,摄影还好一点,台湾还有一些年轻的摄影师在冒头,其他都跑到广告公司去了。剪接方面,廖庆松也训练了些人,还可以,但电影的技术工作人员基本上还是很零散,有些都是重复的。像《诡丝》大部分都是新手,新手有一个状态就是在制作强度上跟不上,有时候判断不准,会浪费钱。所以这种惨状是显而易见的,一年片子不多,大片更少,都是靠辅导金。我是因为一下靠法国一下靠日本,还有得拍,但如果不卖座也混不了多久。 台湾电影之所以沦陷成今天这个地步,都是电影工业结构的问题,其工业结构基本上都瓦解了。现在片商开始挖掘日本片,但日本片也有限,卖座了以后分账不清楚,也存在很多问题。韩国电影好像很厉害,但在台湾唯一卖座的就是《我的野蛮女友》,其他韩国的或间谍题材的电影在台湾也过时了,因此也不行。台湾就剩下好莱坞独大,连欧洲艺术片在台湾也不会太好卖,偶尔有一部,票房也不会太高。只有李安的《色·戒》上映没多久已经到达三亿台币。但是,基本上台湾电影的总票房比十几年前还是少了快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