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的上海经历了政治、经济、社会的急剧转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都会。与此同时,娱乐文化也从冷清稀少走向热闹繁多,多种传统和西洋的娱乐方式都在这里安营扎寨,上海成了一个艳名远播的“花花世界”①。此时,国产电影也已走出了1900-1910年代的摸索尝试阶段,进入了真正的发展时期,在电影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电影技术的发展,促使国产电影制作人改变了采用男演员扮演女角的策略,开始了启用女演员的尝试。而晚清至五四以来的妇女解放话语则为此提供了舆论支持,激励着不同阶层的女性投身其中。1920年代中期,电影女演员作为一个职业群体业已形成。繁荣的现代大众传媒将电影女演员拱成耀眼的明星,她们在公众领域的能见度和影响力日益提高。1920年代末,电影女明星已经成为一股引人瞩目的力量,作用于市民的日常生活,影响着都市文化的生产和消费。 近年来,海外和中国台湾的学者对中国早期(具体是指1920-1940年代)的电影女明星群体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对围绕电影女明星产生的公共话语、电影科技的发展与女演员地位变迁的关系、电影女演员的表演内容与当时中国社会风气及政治背景产生的交互作用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民国早期的性别意识②。循新社会文化史的路径,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借助主流报纸、电影杂志、小报、妇女杂志和回忆录等史料,对1920年代上海的电影女明星公众形象的形成,以及作为“话语实体”的电影女明星在此间的自我应对,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探寻她们不曾磨灭却常被忽视的主体意识。 一、电影女明星的初现 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内放映了一次“西洋影戏”,将诞生于西方的电影传入中国,而中国国产电影的拍摄,是从1905年开始的③。此后近十余年间,一些影戏公司和个人相继拍了若干以戏曲、滑稽、小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短片。参与拍摄的全是当时演文明新戏的演员,剧中的女角也都由男演员饰演④。1910年代,社会风气并不十分开化,即便是在女性演艺群体相对活跃的上海租界,也时常会出现斥责女性表演的言论⑤。另外,由于人们对电影还缺乏了解,有很多人迷信地认为摄制影戏不吉利,不敢轻于尝试⑥。在这种情况下,要找一位肯演电影的演员已经十分不易,更不用说是要女性来出演了。总体来看,1900-1910年代,是中国国产影片的尝试阶段,没有专职的电影演员,在性别表演模式上,延续了传统戏曲的做法,惯用男演员饰演女角,这一时期银幕上几乎没有出现过女性的身影。⑦ 进入1920年代,好莱坞女明星的形象大量传入中国,观众开阔了眼界,有了新的审美标准和品味;此外,叙事长片的兴起,使观众对“现实口味”和文艺片的兴趣日益强烈,银幕上“扭捏作态”的男扮女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反感,洪深曾直言他“对于男子扮演女子,是感到十二万分的厌恶的”⑧。而电影拍摄技术的发展,则直接暴露了男演员饰演女角的缺陷,“反串女角的男演员们的胡渣与喉结,在特写镜头下变得无可遁形”⑨。此种情况下,银幕上男扮女的表演日渐失去了市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无声电影中的表演完全依靠演员的姿态和动作,“真和美”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而女子出演女角无疑是最“真”最“美”的⑩。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从商业角度来看,国产电影的继续发展,都需要女演员的加入。 1920年秋,上海影戏公司筹备拍摄故事片《海誓》(但杜宇导,1922年),由殷明珠出演主角,她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担纲主角的女演员。殷明珠容貌娟秀,谈吐高雅,擅长中西文,又善于交际,跳舞、游泳、歌唱、骑马、骑自行车、开汽车等新玩意样样精通,因常常蛮靴卷发,有西方美人风味,于是得了FOREIGN FASHON的称号(缩写为FF),是十里洋场之中无人不知的交际花。当时上海的名门闺秀和女学生学时髦,都以FF马首是瞻。殷明珠平时非常爱慕西方女影星生活,常常模仿好莱坞女明星宝莲(Peal White)。她遇到正在筹划拍摄电影的但杜宇之后,便产生了现身银幕的愿望。以擅长画美女而著称的但杜宇,欣然答应启用这位容貌美丽、名声赫赫的摩登女郎出演主角。(11) 据参与拍摄《海誓》的郑逸梅回忆,该片的拍摄条件十分简陋,道具、画面及至情节都很粗糙,但放映之后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其间FF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12)。许多久仰FF大名的人,都想通过银幕一睹她的丰采,争相前来观看,“卖座之盛,超过舶来片”(13)。“一时间,上海的茶坊酒肆旅馆浴堂游艺场弹子房等公共之场,到处都有人在谈论着FF的大名”。(14) 化身为电影的现代科技,揭去了笼在摩登女郎脸上的神秘面纱,使普通大众有机会一睹她们的芳颜;摩登女郎也借此进一步扩大了知名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FF的演出打破了电影采用文明戏男旦饰女角的成规,开了摩登女郎现身银幕的先河(15)。但是,由于殷明珠只拍了一部电影就退出了影界,并且在银幕上从未使用过真实姓名,而仅以“FF”示人,因此她并不算是一名职业的电影女演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