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白毛女”的故事在今天看来,其内容的确超级悲惨,其影响又的确只能用“超级女声”来形容。原因就在于,《白毛女》及其人物塑造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代表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文艺领域尤其是电影创作方面,具有可供操作的政治示范性,而且在其问世后的几十年间,作为大陆文艺作品的“红色经典”之一,一直对1949年后的中国大陆社会诸领域产生着巨大和广泛的影响。 一般中国大陆观众看到的《白毛女》,或在现在提到《白毛女》,很多人其实指的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样板戏之一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因为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摄制的电影《白毛女》已经不再公映。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在政治上清除了以毛泽东的夫人江青等人为首的政治集团“四人帮”之后,包括《白毛女》在内的许多被禁国产影片才重新得以公映。许多在1960年代长大的人,也是在那时看到这些电影的。 考察1949年后大陆电影发展历史,我发现,到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确切地说从1960年起,中国大陆电影已经进入到模式化的生产时期,1950年代的许多电影作品包括《白毛女》,已经不适合政治理念新的发展和意识形态新的需求了。实际上,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许多1949年前后摄制的电影(包括译制片)已经被当局禁止公映。据统计,到1968年,被禁映的中外各类影片(故事片、记录片乃至科教片)已经高达400部之多,这些被禁影片分别被冠以“大毒草”、“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违背毛泽东思想”等等在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罪名,[1](P199~255) 大陆的众多编导和演员也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残酷的政治和人身迫害。 作为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样板戏之一的芭蕾舞剧《白毛女》,继承和发扬了1950年电影《白毛女》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内核,并进一步提升其政治品质,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诠释和新需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进入1990年代以后,大陆观众对于《白毛女》以及喜儿、杨白劳、黄世仁这些正面、反面人物形象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微妙的变化”只不过是字面上的修饰,实际上这种变化是跟以前完全不同的变化。比如,有人认为,黄世仁和其雇工杨白劳的关系是一种被扭曲和颠倒了的劳资和借贷关系。[2] 这种看似另类的认识,表面上看是对意识形态主导下的文艺宣传意识的一种否定,实际上它还蕴涵着另一层合理性认知。 经历了被称为“一场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之后,人们对“文革”的反思已经不局限于“文革”本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1949年之后的大陆文艺作品,包括这里将要展开讨论的《白毛女》(不论是电影版还是芭蕾舞剧版),其所表述和展示的历史有着太多人为的遮蔽、斧凿之处,并且,随着话语权的高度垄断和僵硬,反历史的、功利性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宣教,又逐步掌控、窒息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正常认知和合理判读。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经典的、发挥强大示范效应的样本作品,《白毛女》在图解和贯彻执政党的政治思想方面,在电影表现模式的建立乃至人物形象塑造等艺术方面,都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电影生产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在各个层面都存在着重新解读的空间。 一、政治思想的成熟性和示范性 (一)创作指导思想上的指导性和示范性 一般人提到《白毛女》往往容易忽略一个背景,就是不论是电影还是芭蕾舞剧,《白毛女》最初是一部歌剧,产生于1940年代的延安,换言之,它是中共和毛泽东在抗日战争(1937—1945)时期文艺创作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文艺作品“二为”方针的直接结果。 1942年5月间,毛泽东就文艺问题做了一次著名的讲话,史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并在1943年10月正式发表。这个《讲话》提出一个革命文艺必须“为群众”服务和如何“为群众服务”的“二为”方针,明确指出一切文艺作品只能是政治的诠释者和宣传品。“为群众”中的“群众”在延安时期主要指的是农民和军队(而毛本人曾说当时的军队是穿上军装的农民):“如何为群众服务”,指的是文艺作品的创作者要在思想感情上和工农兵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进而指出文艺作品的宗旨是更好地为政治服务。[3](P459) 在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则形成“写工农兵、唱工农兵”的通俗说法。“工农兵”就是工人、农民,“兵”在延安时期叫“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是“解放军”,1949年以后统称为“革命军人”。 歌剧《白毛女》就是在毛泽东延安《讲话》之后创作和搬上舞台的。《讲话》中号召,文艺作品要为工农兵服务,为党的政策路线服务;一切有志气的文学家、艺术家应该深入到民间去。所以一批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们就发掘到一个流传于晋察冀(陕西、察哈尔、河北省)一带的“白毛仙姑”的传说,说是一个村里的娘娘庙里的神仙特别神,法力无边,能惩恶扬善,根据这一传说,当时写出来的剧本主题仅仅是“破除迷信、发动群众”而已,[3](P622) 而且名字就叫《白毛仙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