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导语 电影表演作为电影创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电影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关于电影各个相关学科的学术理论研究和建设也在这100多年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但略显遗憾的是,电影表演的相关理论一直是我国电影理论当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对于我国电影表演观念上的系统梳理和观念更新,理论界更是鲜有关注和研究。 与此同时,以“声乐、台词、形体、表演”为组成部分的演员培养方法也是我国表演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并成功地为我国的电影创作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演员。进入新世纪后,这些传统的培养方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更好地适应电影发展的需要,更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表演是一门感性的艺术,但同时也需要理性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力求通过这些声音,唤起学术理论界对于表演理论的重视。希望我们这几颗小石子落入水中激起的涟漪,能够引起整个湖面的波浪。 ——刘书亮 一、萌 什么叫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观念”一词的解释为:“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①观念,通俗来讲,也就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而这种理解认识往往通过人们的实践会反作用于该事物本身。 而表演观念,如果套用上面的论述,则应该是人们关于表演艺术及其创作方法的最基本的看法。表演观念对于人们进行表演艺术创造活动有直接影响和推动,并且体现人们表演创作的思想。与此同时,它还关系到怎样以正确科学的方法理解并阐释表演艺术的本质、特性特征、创作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与技巧和怎样确立正确的表演艺术创作的最根本原则,以及有关检验与衡量表演艺术创作的批评标准。 从1905年电影诞生,一直到1923年,电影表演还没有独立成为一个学科。在这个阶段对于电影表演,观众的评价很多,这些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影表演美学的发展;但是与此相对的是,专业性的表演学术讨论却很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同时代的电影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921年,顾肯夫在他的《发刊词》②中第一次正式谈到了电影表演,但是他对于电影表演的观点并没有直言,而是通过和京剧表演的比较来阐述的。 可能鉴于当时文明新戏虚假表演对电影表演的影响,首先顾肯夫论述了戏剧的发展趋势,认为戏剧将来必然要向“逼真”方向发展;随后又将电影归于戏剧一类,即“戏剧中最能够逼真的,只有‘影戏’”。从这些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于电影表演真实性的主张。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顾肯夫认为演员表演过度一是来自于戏曲的不良影响,二是由于不能开口说话,“影戏里除了几句紧要的言语,用文字来表明外,没有别的言语,——是一种哑口剧。扮演者的意思,全要用表情表达出来。别种的哑口剧,因为不能讲话,所以表情往往犯过度的毛病。我们中国的京剧,虽然也是有唱有白的,不是哑口剧,然而表情过度的毛病,真是‘层见叠出’,出乎情理之外”。而且,“中国京剧是图案式的”,“影戏是写生式的,所以样样事情,都要逼真,不能表情过度”。 图案式的,可以理解为固定的,程式化的,更是写意的,象征性的;而写生式的,就可以理解为灵活的,生活化的,更是写实的,真实性的。顾肯夫用非常简练的语言总结了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表演和电影表演的区别,并指出了电影表演的真实性倾向。 此外,在《发刊词》中顾肯夫还提到了演员必须要具备多种技能,“‘游泳’、‘骑马’、‘荡舟’、‘驾飞机’、‘开汽车’……都是影戏扮演者必须有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任各种影片的拍摄。这种认识在当时无疑是超前的,甚至直到现在都是对于一个电影演员的要求。 随后,郑正秋在1922年也谈到了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差异以及电影演员选择的重要性,“剧中扮演的人支配得当不得当大有关系,不比舞台上演员有言语可以补表情与动作的不及”。③这句话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抓住了默片表演的最大特点。“支配”一词,可看做演员对于角色的塑造,而“表情与动作”则是对于演员外部技巧的一个简单的概括。由于历史局限性等原因,此时的郑正秋还无法把演员的内心体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但这种对于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观念的认识还是十分科学的。 在这个阶段,对于电影表演理论还停留在感性的基本认知阶段,但是随着电影表演实践的大量开展,电影表演理论也逐渐繁荣、丰富起来。 二、起 相比较前一个时期表演理论蛮荒的状况,本阶段表演理论的研究探讨随着电影蓬勃发展带来的电影诸学科研究的开始而开始。由自我实践带来的直接经验和他人实践带来的间接经验上升到理论学理,这是几乎所有社会科学理论的产生过程;而相对于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表演理论研究更是严格地遵循着这样的一条理论形成之路。正是由于大量实践者们的经验总结和反思,让在这个时代表演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迷人景象。 最先开始电影中表演特性思考的是郑正秋,这位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电影美学的发展带来的表演观念的改变。于是在1925年,郑正秋的文章《新剧家不能演影戏吗》④正式揭开了对于电影中表演诸问题的讨论。他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即新剧家是可以演好影戏的。郑正秋在这个观点上使用了两个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首先他说“远看欧美各国电影界、内中有许许多多的男明星和女明星、都是从舞台出身的”,接着又举出郑鹧鸪的例子“近看郑鹧鸪、他不是新剧界的名人吗……看过郑鹧鸪的表演的、大家都公认他是电影界里一位足以师法的人才”。用了这两个例子,郑正秋阐述了自己新剧家可以演好影戏的观点,同时也在说明另外一个观点,即所有国家的电影演员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戏剧舞台的。该观点给后来中国电影中的演员构成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