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码影视、动画专业的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环境 科技的发展引发了影视制作的数字革命。自80年代始,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数码影视技术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影视制作方式。我国从90年代初也已开始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影视和动画节目。迄今为止,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数字影视和动画无疑是最具活力和表现力的,未来的虚拟现实技术亦基于数字视频。目前数码影视和动画类人才供不应求,此类专业的教育也随之迅猛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积极鼓励在高校内开设影视、动画专业及课程,从培养单一制作人才向重点培养数码影视原创、编导、制作、管理等综合素质的人才转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力量与教育机构合作,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已有二百多所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同时,各类社会力量也不断介入。目前数字影视、动画教育在全国蓬勃展开。 二、高校数码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的共性问题 但现阶段高校在影视和动画专业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表现如下: 1.教学中的两种偏向 教学中存在两种偏向:一种偏向是重技术,轻艺术。例如,有的学生可以熟练操作动画软件,但却在造型上无法深入,原因是美术功底不扎实。再如,有学生在学习后期剪辑软件时能很快上手,但由于对影视镜头语言了解甚少,最终无法剪出像样的影片。另一种教学偏向是重艺术,轻技术。在这种偏向中,高校重视影视艺术课程,但出于师资力量薄弱或硬件设备短缺等原因,对计算机技术课程重视不够,学生若对电脑操作不熟,即便前期创作时很有想法,但后期制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如,学校若没有重视计算机编程,就会导致学生在使用一些动画软件时无法应用软件脚本语言制作出更高效和精彩的动画。 我们知道,影视依赖于技术,而数码影视和动画则是计算机技术和影视动画艺术的交叉学科,故高校在培养方式上应兼顾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二重性,不可厚此而薄彼。 2.师资力量问题 为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许多高校匆匆上马了动画和影视制作专业。鉴于此专业既是新兴学科又是交叉学科,目前该领域内师资力量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是许多高校都存在的实际问题。 现阶段高校数码影视、动画教师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一是聘请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动画领域的专家,但他们一般业务都很繁忙,很难将课程的时间固定、系统地进行教学,这些专家讲课形式多为讲座或系列讲座;有的教师则是搞影视理论或计算机理论出身,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动手能力;有的则请刚刚毕业的动画专业本科生或硕士生来讲课,他们一般具有实践经验,但相对而言理论功底和教学经验不是十分扎实和丰富。 实际上,目前该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因此,在师资建设方面,对于传统影视动画专业出身的老师,应勇于向计算机领域迈进;对于精于计算机的老师,在发挥专业特长之时,也要努力钻研影视、动画方面的艺术。该专业教师应将同时具备影视、动画艺术功底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作为自身培养的目标。 3.实验室建设问题 组建影视和动画专业实验室投资巨大,如影视、动画工作站,非线性编辑设备,专业摄影棚,高清摄影设备器材等,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没有足够使用的影视动画实验室或者实验室内软、硬件设备迟迟不能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际教学的质量。 4.市场需求与教育目标 影视和动画专业市场需求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缺口巨大,另一方面是仍有一些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原因是三方面的:对市场来说,最稀缺的资源是中、高端人才;对毕业生而言,时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而对许多高校来说,却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教学体系设计不尽合理,理论和实践脱节等现象。在人才、高校和市场这三者的链条中,作为中间核心环节的高校责无旁贷。 市场最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T型人才,数码影视和动画类专业尤其如此。高端动画人才的特点,在于工作中能敏锐洞察市场和客户需求,艺术创作思想独立和成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某个领域的关键的技能,进而领导团队完成项目。而我们的高校对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这将会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导致很多问题。例如,后期剪辑人员若不能理解前期创作的分镜剧本,则剪辑的质量会大打折扣。再如,影视编导若缺乏后期制作的常识,就不能定夺在何处该用真人实拍还是用三维角色建模,哪里该用蓝、绿背抠像,进而出现与技术人员的沟通障碍等。 因此,高校在培养影视动画人才时,应把目标定位拔高,瞄准市场缺口最大的部分,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T字型中、高端人才。而社会办学力量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于培养大量的中、低端人才,社会培训也是教育体系中一个有益和不可或缺的补充。 三、数码影视、动画教学系统整体设计 1.综合艺术类 影视和动画属综合艺术,它合影、光、声、色于一体,熔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工艺、摄影、戏剧的精华于一炉,各个部分之间水乳交融。因此,一个优秀的影视工作者首先得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全面的审美素质。故高校培养人才时应使其广泛接触各门类艺术和社科人文综合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