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08)07-0012-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恢复、发展、发展停滞、规模性复苏四个阶段。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发展轨迹,与职业教育在一系列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得失相关。个人作为具有有限理性的“社会人”,其行为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政策的变化就像信号一样,影响着人们的教育选择,进而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兴衰。 一、政策扶持:推动职业教育恢复发展 (一)职业教育实现政策层面的合法化 1980年《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的出台是职业教育恢复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其明确了职业中学的性质、学制、教学内容以及培养目标等。至此,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改变了“文革”期间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批判态度,使职业教育实现了政策层面的合法化。 (二)优惠政策赋予职业教育双重特征 为职业教育奠定了合法化基础后,如何引导人们进入职业教育一轨,就成为制定国家教育政策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来满足人们的利益需求,以吸引个体对职业教育的选择。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使职业教育具有“生计取向”和“地位取向”教育的双重特征。 在上世纪80年代就读中专、技校可以享受以下优惠政策:(1)减免学费发补助,中专生75%、技校生100%享受助学金;(2)转变身份成干部,中专毕业可被赋予“干部”身份,受人尊重;(3)统一分配,工作无忧。值得强调的是,改革初期的职业教育不仅满足了人们就业的需求,具有“生计取向”教育的特征,同时也体现出“地位取向”教育的特点。可以说,在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具有促进阶层向上流动和个体地位升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职业学校获得了大批优质生源,他们的存在又进一步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兴旺发展。许多学者将这一时期称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然而,虽然职业教育的“黄金时代”看似辉煌,但也仅是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基础不牢的繁荣期”。 首先,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扶持,职业学校自身尚不具备独立面对市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社会环境出现变化,国家政策发生转变,职业学校就会因为内部缺乏精英力量而束手无策,从而无法巩固已经获得的阶段性成果。 其次,中等职业教育的兴旺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改革初期,在“精英化”教育模式下,只有极少数学业成绩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许多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待业”的危险,接受职业教育一时间成为避免这种风险的最佳选择。另外,职业教育的恢复期正是高校改革的尝试期,这对中等职业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时机。此时,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尚待解决,譬如,专业设置过细、忽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发展实际相脱节等等。而职业学校毕业生则因实用技术能力相对较强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然而,仅仅依靠外部力量营造生存环境也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后续发展埋下了危机。由于职业学校自身尚未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机制,当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发生变化时,无法迅速作出反应,由此终结了其“短暂的、基础不牢的繁荣期”。 二、政策转变:职业教育衰落的助推器 (一)旧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来自市场的挑战 新制度主义社会学认为,任何一场制度的变迁总是始于旧制度的合法性危机,该危机可能来自原制度内部结构的张力,也可能由外部环境中某些因素的变化所引发。笔者认为,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这一重要的环境变化引发了中等职业教育原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合法性危机,这必然要求职教政策发生转变。 1.从“统一分配”到“不包分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统一分配”逐渐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职校毕业生在争取就业机会的过程中却屡遭挫折,这主要是因为职业学校长期在国家的庇护下生存,没能形成明确的组织利益,缺乏自主发展的能力,尚未形成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而导致部分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推荐困难。 2.从“低收费”到“高收费”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按投资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行业企业投资的学校,譬如中专、技校;一类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投资的学校,譬如职业高中。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这些投资主体对职业学校的投入大幅下降。实行招生并轨制度后,部分职业学校开始通过提高学费来维持正常运转。“高收费、不包分配”使中等职业教育对个人的吸引力逐渐降低,职教发展陷入低谷。 由此可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带动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中等职业教育政策随之转变。由于部分职校毕业生就业艰难,使得中等职业教育难以满足人们的“生计需求”,其原有的“地位取向”的教育特征也不复存在。此时,恰逢高等学校“扩招”,人们的教育选择空间扩大,于是出现了普通高中持续升温、中等职校逐渐下滑的趋势。然而,除了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将生源导向普通高中外,既有政策执行不力也是导致个体教育选择发生转变的重要制度因素。 (二)政策执行不力:职业教育优势丧失殆尽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形同虚设 为了给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保障并规范劳动力市场,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正式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然而该政策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政策执行阻滞的情况,影响了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