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方针。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因此,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尽管各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十分重视,然而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等原因,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比较薄弱,毕业生在就业理念上还存在许多误区,存在职业定位模糊、心理准备不足、职业素养较差、现实和期望值差距较大、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就业观念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毕业生及时、充分地就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一)进行就业指导的时间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夕,往往在最后一个学期,才匆忙对毕业生进行指导。这种指导,在提高毕业生面试技巧、让学生了解择业签约过程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是对提高毕业生未来工作能力、调整就业方向及提高创业能力等几乎起不到作用,且与国家要求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思路相背离。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保留着很强的行政工作痕迹,没有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力为着眼点。反映出学校缺乏服务意识,缺乏紧扣经济发展的市场意识,缺乏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职教理念。这种把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简单化的做法,不利于解决部分高职教育产品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难以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对“就业难”问题的认识。 (二)就业指导形式及内容单调 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仅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发布、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且多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即使有教材,也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这种做法已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各种需要。高职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应该是全员化、全程化、阶段式进行的,既应有心理学方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又要有对高职毕业生进行就业实践活动的各种指导。 (三)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实行混合建制,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就业指导通常由就业工作部门来实施,而各类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则是由各相关专业负责人协调专业教师共同完成的。因为就业指导部门未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无法反映社会需求信息,更无从了解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养和需求的脱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部门在方案制订过程中,也未能深入研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培养目标指向过于单一。加上安排就业指导课的时间不合理,形式与内容过于单调,导致就业指导实际效果不明显,不能给毕业生以应有的帮助。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提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要与时俱进,探讨新的发展方法,用以指导就业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四变一提倡”。 (一)变“就业指导”为“职业指导”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前移”,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贯穿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高职院校通过理论课的教学及各种技能的实习、实训,再辅之以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有利于学生准确的职业定位,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知识和能力横向拓宽、专业能力纵向深化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应全面引进职业生涯规划及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已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必须形成全程性、分阶段进行的合理体系。应该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进行较全面的职业生涯教育及相关阶段性的指导。对高职学生个人来说,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对高职院校来说,采用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形式,将使高职学生可以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不仅保证了学生培养的质量,而且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变群体性指导为个性化指导 高职院校现在采用的群体性指导涵盖面过宽,往往忽视个体的差异,没有针对性。个性化指导是为高职毕业生量身定做的个人职业规划,可以使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个性化指导也可以从毕业生所学专业的类型特征着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进行个性化指导时,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毕业生特点,为每个高职学生建立一套独特的职业规划方案,实现一对一互动。指导过程中的互动,要求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剖析,详细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及优势,以寻求个人核心价值,通过一对一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可帮助学生建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并为实现此目标而不懈努力。 (三)变授课形式指导为“实践加理论”形式的指导 应该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职业指导,这是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得以纵向深化的基础。如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举行模拟招聘会,邀请企业老总或校友作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自我感悟能力,使学生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切实关注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培养自主规划职业发展的能力。 (四)变就业技巧指导为就业心理指导 单纯从技巧方面对高职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已不能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目前许多高职学生对就业期望过高,在择业过程中追求大城市、大企业,在待遇方面要求高薪酬、高职位等。一旦求职失败,就会非常沮丧和消沉。因此,应加强就业心理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综合能力,让学生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个人未来发展的关系,及时调整好心态。其次,在择业过程中,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主观意识淡薄,对学校和家长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等问题。而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将有助于提高毕业生自主就业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