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存在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而且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其中,近3亿农村青年(15~35岁之间)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大部分农村青年追求自立自强,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不再局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 目前提高农村青年技能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短期培训,转移劳动力;二是通过教育,提高农村青年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比较而言,教育投资是一种长效机制,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青年文化素质低的现状。 本文选取农村青年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教育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指出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农村青年的需求,从而有力地提升农村青年人力资本。 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基本状况:以职业高中教育为例 (一)我国职业高中教育的现状 从职业高中自身的发展看,总体的趋势是规模在增大。虽然招生人数于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后开始逐年下滑,但从2002年情况又开始有所好转,到2004年创历史新高,达到212.66万人。但是1992~1999年持续8年占高中阶段在校生18%以上的状况,也在2000年以来被打破,2004年下降到14.24%,比2000年低2.44个百分点(见表1)。直到2005年才有所好转,回到了18.1%。说明职业高中在校生的规模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增长的速度还远远低于普通高中的发展。 表1 1992~2005年全国职业高中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1992~2005年各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分析OECD(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职业教育情况,可知:有22个成员国的3/4以上的年轻人接受了高中阶段教育。就读职业学校以及学徒制学校或培训项目的学生是OECD成员国高中教育的主流,1999年平均有50.6%的学生接受了职业教育。有些国家如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77%以上的学生接受了职业学校教育和校企合一的职业教育(见表2)。 表2 1999年OECD国家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的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教育参考资料》.2002年9~10期。 注:*为暂缺数据。 1999年我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在校学生比例只有17.99%,1992~2005年期间最高比例也只有19.54%,远远低于OECD国家平均值50.6%。可以说,我国高中职业教育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 (二)我国农村职业高中教育的现状 鉴于农村的地域特点,笔者把农村限定为县和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本研究中的农村包括县镇。 近年来,农村职业高中的布局结构不断调整,学校数减少较快,招生和在校生规模都有大幅上升,办学效益迅速提高。2002年,农村职业高中有3618所,其中县镇2699所,县镇以下919所,与2000年相比分别减少了637所、193所、444所。农村职业高中在校生数229.02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19.95万人,增长9.54%,其中县镇183.32万人,比2000年增加29.7万人,县镇以下地区为45.7万人,比2000年减少9.75万人,校均规模为633人,比2000年增加142人,其中县镇为2000人,比1998年增加142人,县镇以下为497人,比1998年增加99人。从数据分析来看,县镇职业高中的情况好于县镇以下地区(见下页表3)。 以在校生数为对比指标,2000~2002年农村职业高中在校生数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50.0%、53.0%和53.4%。除了农村职业高中和城市职业高中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差距,就规模而言,对比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约80%的比例,其结构明显缺乏合理性。 二、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教育的障碍分析 (一)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教育比例较低的主要原因 我国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从1990~2003年农村教育文化状况统计数字来看,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2.4%。国家农调总队的统计也表明,现有农村劳动力的86.4%未接受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通过抽样调查了解到,1997~1999年“回流”民工比例为23%,“回流”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80%以上的职业学校出现生存危机。可见,当前的突出矛盾是,一方面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年)对职业教育存在巨大潜在需求;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却“等米下锅”,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 表3 2000~2002年农村职业高中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