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农村建设中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资源分散影响合力的形成 目前职业教育行业、企业和部门共同办学的多元格局虽然有利于发挥社会各界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但由于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等问题,影响教育效益的发挥。一是职业学校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职业学校内耗严重。以湖南省中部工业城市株洲市为例,该市现有4所高职院校中政府主管2所、行业企业主管2所,38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教育部门主管6所、劳动部门主管1所、省市行业主管9所、社会力量主办22所。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在校生1005.8人,在校生最多的学校5340人,最少的学校不足60人,相差5280人。不少学校在校生不多,但专业数量多,最多的学校专业开设达到30多个,不管条件是否具备,社会上什么专业好招生就开设什么专业。学校小而全专业设置重复,同一专业各校互抢生源,造成职业学校内部恶性竞争和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二是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分属不同部门,经济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据我们了解,目前可用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经费大致有扶贫资金、“阳光工程”专项资金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农村科学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等等,但由于分属不同部门,实际上落实到职业学校用于职业培训的并不多。 (二)职业教育面临“离农”的尴尬 职业教育只有服务于经济社会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职业教育为农村培养具有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然而,目前不论城市职业学校还是农村职业学校开设农业类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少,甚至一些农村职业学校已经失去了“农”字特色。仍以湖南省中部城市株洲市为例,该市目前总人口为376.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7.6万人,占79%,三次产业结构为12.5:51.5:36,然而该市中等职业学校在2003年招收少量第一产业专业学生外,从2004年开始所有的学校专业都转向二、三产业(见表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将所有的农村劳动力都转移出去,建设新农村还必须培育新农民。目前大量低素质人口集中在农村,直接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时,农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也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途径。然而,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类专业却急剧下降,职业教育正面临着“离农”的尴尬。 (三)职业教育面临质量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们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鄙视归结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其实还忽略了职业教育自身教育质量不高的重要事实。目前职业教育初次就业率虽然达到了90%以上,但是毕业生实际就业质量如对口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就业起薪率等与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反映出目前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前不久,新华社记者采访安徽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数控技术应用”的一位学生向记者反映:“我学数控专业三年几乎全是听老师在黑板上讲解那些枯燥抽象的机械电气知识,几年下来,动手操作的机会非常少。”该校7名学生一台机床,一学期只能轮到2个星期的数控实训,除去周末,总共就10天的时间接触数控机床,平均每个人操作数控机床的时间还不到2天!该生深有感触地说:“到企业找工作,老板面试时考我理论我不会,考我动手我更不会,老板看着我的奖学金证书问我,你在学校里都学了什么?如今我在一家机械加工厂做学徒,一切得从零开始学起。”(注:王圣志.在黑板上“种田开机器”——安徽一些职业学校教学设备缺失情况调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7-09/13/content_6715038.htm.)要理论没理论,要操作没操作,这位学生的现状在职业学校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目前不少学生学习三年后于的却是专业不对口的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和技能要求的普通工,有些普工所需技能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可训练掌握的。由于在学校学不到应有知识和技能,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率也比较高,有的专业流失率超过了40%(见表2)。(注:魏家禹.中等职校生流失现象透析及对策[J].职教通讯,2006,(10).) 表1 2003-2006年株洲市中职教育专业结构情况 一产业专业招生二产业专业招生 三产业专业招生 时间 人数比例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 2003年360.3 3588 25.710359 74.1 2004年0 0.0 4246 24.912813 75.1 2005年0 0.0 5728 27.515073 72.5 2006年0 0.0 4162 24.412897 75.6 资料来源:株洲市教育局职成教科,2007年 表2 江苏某职校各专业流失率统计 专业 03级 04级 流失人数 流失比例 流失人数 流失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