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按语: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其中辟专章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在促进就业上的作用与任务进行了提纲挈领的说明。就业与培训的关系是发达国家政府就业政策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外已有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国对培训与就业关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将有助于规范和深化我国培训与就业关系的研究。本期编选的三篇文章,系统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就业培训政策的沿革,就培训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就业培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重点探讨,以期能为丰富我国就业培训政策的理论研究和我国就业培训实践的改革与完善做出微薄的努力。 失业问题是工业革命后随雇佣劳动而产生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因其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潜在破坏作用,促进就业一直都是各国政府政策的重点。就业政策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社会福利政策、教育与培训政策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业培训成为各国治理失业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时代的更迭,就业培训政策的内涵不断发展与丰富。西方发达国家在“培训与就业”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当前我国就业政策的制定和顺利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政策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政策科学的主要奠基人拉斯维尔(H.D.Lasswell)认为,政策研究包括所有“为政策”的研究以及有关政策和政策过程的研究①。本文统合了两种研究类型,通过对发达国家就业培训政策和政策过程的研究来达到为我国制定就业培训政策提供建议的目的。对发达国家就业培训政策沿革的研究遵循这样的思路:当时的政策环境,“指那些导致政策酝酿的先决条件和压力,包括很多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1];政策的价值和观念基础;政策的内容以及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 一、二战前“前就业培训时期”的就业政策 (一)经济社会背景 失业在工业革命后随雇佣劳动而产生,20世纪30年代前的100多年时间里,西方经济理论把充分就业看成是一种常态,把失业视为暂时现象。尽管当时失业问题就已频频发生,但是均未引起政府和社会足够的重视,盲目相信失业问题可以通过市场调节自发解决。 1929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严重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了44%,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的局面宣告结束。危机造成资本主义国家失业工人人数高达3000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超过20%,美国在1933年失业率达24.9%②。失业者贫困交加,流离失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世界各种矛盾加剧,促使政府醒悟到必须高度重视并竭力解决失业问题。 (二)基于“自由主义”的政策导向 自由主义是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主流政治思想,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强调保护个人思想自由、限制政府权利的运用、保护自由贸易等核心理念。在经济方面,亚当·斯密奠定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导着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各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乐观地信奉“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会自己创造需求,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 根据萨伊定律和劳动力市场一般均衡理论,当时的就业理论坚持“市场化的就业机制”,在“工资率”这一“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借助劳动力市场,并通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及“生存竞争”等来强制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进行最有效的分配,政府不需要加以干预③。 (三)尚未建立政府干预的就业政策 在“自由主义”理念的指引下,当时各发达国家政府没有建立主动干预的就业政策,仍坚持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机制来调节就业。针对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是向无业或失业者提供“失业救济金”。如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FERA),拨款5亿美元作为救济金,以“直接救济”的方式救济失业者④。 随着失业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危机的逐渐加剧,主张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和古典经济学逐渐失去了政府和公众的信任,最终被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取代。 二、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再就业培训时期”的就业政策 (一)经济社会背景 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经济与社会的重建。一方面科技革命对西方经济发展产生有力推动,促进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开创新产业扩大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节,财政、金融扩张缓解了生产过剩危机,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20年的时间里,资本主义渡过了一个“黄金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5.5%⑤。 (二)以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为基石的政策导向 这一时期主导发达国家就业政策的理论基础有两个: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增加有效需求解决失业问题;福利国家理论主张通过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解决失业、贫困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1.凯恩斯主义。通过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系统地阐述了“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以有效需求学说为基础的一套解释资本主义的经济均衡关系的新理论;提出以调节总需求为特色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基于此,凯恩斯认为失业现象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政府开支,刺激资本家增加投资,以增加有效需求,从而解决失业问题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