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栏目设置与转载论文的概况 (一)栏目的设置 2007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了83篇文章,比2006年增加了7篇,除了《回顾与展望:2006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概况——基于对2006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的统计分析》、周济部长在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座谈会上的讲话《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两篇专文外,其它81篇文章分别包括在设置的7个栏目之中(相对于2006年8个栏目少了职教史专栏),其中高等职教、中等职教、农村职教、特别关注、比较与借鉴为常设栏目,而高等职教、中等职教、特别关注、比较与借鉴为每期必设栏目。如表一所示:
(二)源杂志转载量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的83篇论文来源于全国的39种学术刊物,如图所示,排名前几位的是《职业技术教育》(长春)、《教育与职业》(京)、《职教通讯》(常州)、《职教论坛》(南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共35篇,占论文总数的42.2%。如表二所示:
(三)源杂志所在地 从源杂志所在地来看,北京(27篇),长春(9篇),南昌(8篇),常州(7篇),分别占总数的32.5%,10.8%,9.6%,8.4%。其他转载量较高的源杂志所在地分别是上海(5篇),武汉(4篇),新乡(4篇),沈阳(3篇),天津(3篇),长沙(3篇),哈尔滨(2篇),宁波(2篇)。 (参见图一)。 图一 2007源杂志所在地转载文章数目比较
(四)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情况 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所转载的83篇论文中,有17篇是两个作者或多个作者,考虑到第一作者的贡献比较大,因此只统计了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情况。来自高校的文章为60篇,其中普通高校为33篇,占论文总数的39.8%,来自师范类高校的为14篇,占论文总数的16.9%,高职院校的论文为13篇,占论文总数的15.7%,来自教育研究机构的文章为19篇,占论文总数的22.9%,及其他单位。作者出自同一所普通高校的比例不大,最多来自天津大学,有4名作者出自这所学校;从师范类高校看,则分布比较明显,其中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作者论文有4篇。教育研究机构对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江苏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与教育部2007年分别有5篇和4篇文章被转载(如表三所示)。
(五)源杂志所在栏目分布 如表四所示,《职业技术教育》(长春)、《教育与职业》(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京)与《职教论坛》(包括综合版和教研版)(南昌)所涵盖文章的内容比较广泛,几乎各个栏目都有所涉及,而其他所转载的文章主要分布在“特别关注、中等职教、高等职教”等栏目,体现了各个杂志关注点的不同 (其中一篇《中国教育报》没有包括在栏目之中) 二、转载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主要领域和基本观点 (一)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转载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来看,有39论文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法,占所有被转载论文总数的47%;采用比较法与统计法的分别有16篇、5篇,占被转载论文总数的19.3%和6%;采用文献法有7篇,占所有被转载论文总数的8.4%;采用调查法与图示法的分别有4篇与7篇,占所有被转载论文总数的4.8%和8.4%;采用个案法的有5篇,占所有被转载论文总数的6%。
图二:各研究方法的数量 (二)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基本观点 1.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1)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研究 当前的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中,就研究对象而言,有“现象论”、“关系论”、“问题论”、“规律论”;就学科体系而言,有“逻辑起点论”、“问题系统论”、“范畴水平论”;就研究范式而言,有“问题研究范式”、“基本研究范式”、“工作过程研究范式”和“技术学研究范式”。这些理论各有优长,也存在各自的局限。基于对上述观念的理性批判,可以认为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职业教育存在”,应建立基于“范畴”的学科体系,构建“要素研究范式”(周明星,第3期)。其中工作知识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其独特的性质需要与之相应的独特制度和体系相配合;工作知识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基于工作知识可以推演出实践取向两个框架体系,最终构建出独特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和震,第3期)。 (2)“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研究 研究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问题,对于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在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立足国情,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竞争优势,并解决好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变、职业教育预期功能向实际功能转化、职业教育全球化与本土化统一等一系列问题,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刘春生、马振华,第1期)。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种发展战略。显然不同的价值主体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但就当前的现实状况来看,将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对待,似乎更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李名梁,第1期),就地方高职院校来说,它们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应从四个方面来努力,即调整专业结构,搞活运行机制;改革课程设置,提高专业水平;突出“职教性”,注重“学术性”;积极充实内涵,应牢牢把住质量关(李大健,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