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企业内职业教育是企业对职工从录用到退休所进行的长期的教育训练。其内容除了专门的技术教育、技能训练外,还包括经营、办事能力的教育以及作为企业职工的品质教育等;进行教育的场所不只局限于企业内部,派遣员工到大学或其他企业去接受教育,也被认为是企业内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①。它既有利于提高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经济效益,完善企业文化,又有利于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 日本前首相佐藤荣曾说过:“日本能在短短的20多年内在一片废墟上建成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我有一句话可以奉告各位,我们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东京大学天野郁夫教授则进一步指出:“如果日本教育有什么秘密武器的话,就是企业再教育这个法宝。”②诚然,在教育与能力开发方面,日本的企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企业内职业教育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做到了知识与能力较完美的结合。而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本身也被视为企业生存壮大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而受到举国重视。据日本劳动省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1542个企业中,实施教育训练的占88.1%,其中有计划地进行教育训练的占30.1%。在424个雇佣1000名职工以上的大企业中,实施教育训练的占99.8%,有计划地进行教育训练的占85.2%。可见,在日本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对职工的教育与培训都是非常重视的,日本的企业内职业教育从明治维新以来,尤其是二战后,无论在职业教育的层次、手段、形式,还是在职业教育机构的设置以及内容、方法都有了极大的完善和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那么日本的企业内职业教育为何能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其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和文化问题。正如英国研究职业教育和训练的专家伦纳德·坎特(Leonard Cantor)在他的著作中指出的,职业教育和训练制度是它所存在的那个社会的微观缩影,只有通过对那个社会的分析才能对它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本文将从文化③的角度对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及其特色的形成作一粗略的分析。 一、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的特色 日本企业内教育始于战前,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日本企业内教育也不断发展完善起来,尤其战后以来,日本企业内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步体系化、制度化,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促进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员工本身拥有的成长可能为根本,挖掘其潜能、协助其成长,以培养能通晓企业全局的“通才”为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能教育与培训和精神培养相结合 日本企业始终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建设一支具有高度职业技能的劳动力队伍的有效方法就是首先确保他们具有坚实的普通教育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职业训练。日本企业在录用员工的时候,看重的是其可塑性而非已有的技能,学历高且出自名校、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品行端正的普通学校毕业生往往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更受到企业的青睐。因此,一旦录用,对雇员进行严格的岗前适应性教育与培训以及贯穿职业生涯的技能提高教育与培训则成为必需。然而众所周知的日本企业的高效率并不完全是因为日本人有高超的技术和管理才能,日本人的效率还来自于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日本学校教育通过考试制度塑造出的学生勤奋学习的习惯和坚忍不拔的品格也得到了雇主的欣赏,同时也为日本企业形成孜孜以求的精神文化奠定了基础。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十分强调精神培养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强调人品教育和情操培养,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日本企业都非常重视建立一种潜在的企业内教育力量,即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实现企业对员工的内化控制。 2.多样化与层次化相结合 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是一个纵向的、自我完善的体系,其教育和培训模式也经历了一个从个别到群体、从零散到连续、从单一到多样、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的过程。 企业内培训在企业内实行全员培训和分层次教育,即上至最高经营管理人员(董事长、经理等)、中层管理人员(部长、课长等)、高级科技人员,下至监督管理生产人员(工长、组长)和一般工人、新就业者等各阶层人员都是教育的对象,层次不同要求也就不同。培训方式多样化,除了正式的脱产训练外,还在企业的车间内进行非正式的脱产训练。岗位轮换培训、脱岗培训、自我教育等模式也日益受到重视,以保证不断加强对职工的能力开发。 在日本企业内部,不同职层人员的具体的教育方式、内容的选择及运用也是有区别的,但都遵循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就具体方式而言,新入厂职工一般采取岗位培训的方式,而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采用研究成果报告会、专题讨论会、讲座等方式。就具体内容而言也是有区别的,新职工以学习业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为主,而经营管理人员则以经营管理知识为主,且随着职层的提高,业务知识内容逐渐减少,而有关人际关系、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则增多。 3.专业型与通才型相结合 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不仅要使雇员具有某一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使其雇员成为“多面手”,即所谓的“通才”,以适应不同岗位和工种的需要,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岗位轮换成为日本企业所特有的培养“通才”的培训制度和人事制度,被日本企业普遍用来作为持久的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措施。所谓岗位轮换,就是定期地或不定期地调换工作场所,既包括同一层次间不同岗位轮换,也包括不同层次间的岗位轮换,部分工人还可以短期到技术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工作。这种培训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工人提高其职业技能、职业地位和增加工资,又可以使不同岗位上的人们互相理解、支持,形成和谐的工作气氛。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职工对新技术的适应性,促进企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