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历程较短,企业类型多为中小型企业,且市场分散,资金、规模、网络有限,目前还没有一家物流企业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国加入WTO后物流行业的全面放开,物流服务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物流服务全球化,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的反映;二是物流服务的综合化,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能否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在竞争中被兼并收购,要么从资源、资金、网络的规模化入手,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走规模经营之路,因此物流联盟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物流联盟的含义和特点 物流联盟是由若干具备专业特色和互补特征的物流组织,通过契约关系结成的物流作业联合体。联合伙伴之间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在物流业务领域进行物流业务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物流要素的双向或者多向流通,最终达到节约交易费用和优化物流组织结构的目的。 从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方向来看,物流联盟发展呈现以下趋势和特点: 1.关系契约化。物流联盟不仅通过契约规范物流供需关系,按规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并已契约来管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过程,还通过契约明确联盟参与者的权责利。 2.业务一体化。业务一体化的核心是物流需求计划(Logistics Requirement Planning,LRP),它将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与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整合,使现代物流在商品数量、质量、种类、价格、交货时间、地点、方式、包装及物流配送信息等方面都满足顾客的要求。一体化联盟关系,强化各节点间联系,使联盟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服务个性化。首先,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根据不同物流需求者提供符合其企业形象、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等要求的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其次,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也要强化所提供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因此,不同的联盟体将因提供服务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4.功能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必须体现专门化和专业水平。物流联盟中各经济实体将会是各自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的、对市场快速响应而缔结的稳定的联合体。 5.信息网络化。信息化、网络化成为物流企业实现快速反应、准时化战略等先进物流管理方式必不可少的条件。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管理,降低流转、结算、库存等成本。物流信息系统增强了物流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性,使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上下游节点企业或其他物流企业间形成紧密的物流联盟。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物流联盟的经济学分析 1.从交易费用理论来看 科斯1937年提出交易费用是“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20世纪70年代后,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用理论进行深化,他认为决定市场交易费用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交易主体行为的两个基本特征——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第二类是有关交易特征的三个维度——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 从交易的全过程来看,物流联盟的建立有助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物流合作伙伴之间经常沟通合作,降低了搜寻交易对象信息的费用;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与承诺,减少各种履约风险;即使产生冲突,也可通过协商解决,避免讨价还价或诉讼费用。 从交易主体的行为来看,物流联盟的建立将促使伙伴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双方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交易费用;联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可抑制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因此带来的交易费用被控制在最低限度。 从交易特性的三个分类来看,也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建立联盟关系。 (1)资产专用性是最主要因素。资产专用性越高,则投资所产生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包含的“不可收回的成本”或“沉没成本”的比例越大,因而这对于交易双方的契约关系保持连续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联盟的建立以及对专用性资产的“共同占有”则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选择。 (2)交易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多变性与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密切相关。由于交易双方都不可能对未来的一切洞察秋毫,因而无法对将要发生的变故预先在契约中设置条款加以处理。例如,在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避免其中的一方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然而通过联盟组织代替市场交易,显然可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3)交易频率的提高意味着交易双方之间巨大的交易量以及经常性的交易过程,因而通常会产生较高的交易费用。通过寻求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消除因交易频率较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联盟的形式不失为一种可选的制度安排,因为物流联盟作为一种长期的契约安排,极大地降低了交易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