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9日,上海《新民晚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能感动观众,为何不能拥有市场?》的文章,文中写道: 其实,看过《我的梦》文艺晚会的观众,一定会被这些残疾人不屈的努力所感动。而且,在戛纳的电影沙龙上,记者也曾经询问……来宾……表示赞赏。而《我的梦》在电影交易市场上遭遇的尴尬状况,再次提醒上海乃至全中国的电影市场,建造艺术院线不能再是一句空话。 观众被感动了,戛纳评委都说好了,为何不能拥有市场?文章作者提出了他的困惑,而这显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困惑,很多媒体也曾提出过诸如此类的问题——“中国电影怎么成了贵族电影”、“13亿人看3个人的电影”等等。而国内艺术院线组建的多次失败,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面对这些疑问,笔者认为,只有对当下中国电影市场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才可能做出进一步的判断和选择,以解决艺术院线是否应当建设等问题。 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China Market and Media Study)2007年度春季调查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切入口。此数据为该机构对全国30座城市、62774个样本的调查统计结果,具有较高的分析价值。而依据这一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有关“中国当下影院观影人群”的分析信息和启示。 当下中国影院观影人群的基本特征:分众化 “分众化”是相对“大众化”概念提出来的。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电影”自身概念的延展,看电影的人群变得十分复杂,途径也相对更加分散,从电影产业的集中度来看,影院放映仍为产业发展主体,于是对影院观影人群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从CMMS对调查者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况几项内容的调查数据来看,影院观影人群的分众化着重体现在其人群以高收入、高消费倾向的城市白领人群和学生为主。这—结论尽管意料之中,但细读起来仍会有些独特的收获。 关于年龄,在62774个样本中,过去一年看过电影的人数为11842位,其中15~29岁观众占68.8%,而15~19岁、20~24岁、25~29岁的年龄段所占比例依次为26.4%、 24.2%和18.2%。此项调查中,以35~39岁为最弱,占8.6%;40岁以上观众为13.2%。样本中,每月至少看一次电影的人数为2107位,基本走势在15~29岁年龄段观众仍是观影主体。不同的是,这一调查中,20~24岁观众比重最大(占30.2%),其次是15~19岁和25~29岁的年龄段,35~39岁依然最弱(占6.8%),其次为40岁以上观众(占7.5%)。综合以上的年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20~40岁之间,有自由财务支配能力的人群占到了总人数的60%强,并且偏年轻化。我就曾碰到过非常忠诚的电影粉丝,他们对于影院观影有着极强的诉求愿望,即使已在网络观影,仍坚持要去影院再看一遍。 在对样本的教育程度调查数据来看,大专以上学历的观影者在过去一年看过电影的人群中占45.7%,在每月看过1次电影的人群中占52.8%,其中均以大专学历者为最,分别占 24.8%和27.6%。并且,随着学历的增高观影人数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这样的结论或许应该从两方面看:首先,从绝对数量上看,人才结构始终是呈“金字塔”型,学历越高绝对数量的人群也就越小,因此在样本中高学历人数已然呈现出这样的态势,比重下滑也属正常;另一方面,从相对数值来看,尽管样本中大学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占的比重很小,但在“过去一年看过电影”和“每月至少看1次电影”两项调查中,合计却达到20.9%和25.2%。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随着中国经济和教育体制的发展,中国电影人群今后还将进一步呈现出高学历特征,而影院观影人群的高教育程度又反过来决定了他们对电影品质的高要求。 而在对电影受众婚姻状况的调查中,未婚人群在“过去一年看过电影”和“每月至少看1次电影”两项调查中的比重均最高,达61.3%,电影群体中未婚人群仍是主力。而此项调查中将“已婚”和“同居”合为“已婚/同居”一类,颇具时代感,但这样的合并是否合适,笔者认为还有待进一步探究。从笔者在电影院的现场多次检测来看,“男女同行”看电影平均占到了85%左右,而在某些场次这一比值甚至到了90%以上。 在基本情况中,最有意思的一项当属工作状况调查。此项调查将工作状况划分为六类:全时性固定工作(每周30小时以上)、学生、非全时性固定工作(每周8~29小时)、退休、临时性工作、家庭主妇。其中,在两项调查数据中,除全时性固定工作人群外,学生比例最高,而家庭主妇几乎不看电影。这与电视受众群(电视受众以家庭妇女为主体)形成明显区分,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为什么表现一些家长里短的韩剧受到非常多中国电视观众的强烈追捧,而韩国电影却不能在国内电影市场取得很好票房。同时,城市主流电影院基本都处于城市商业中心圈,这种地理分布也决定了影院的观影人群大部分为城市中的白领阶层。 在对“中国当下电影院观影人群研究”的基本特征有初步了解后,我们结合其他调查数据,可以进一步延展出一些值得关注的启示。 启示一:不是所有影片都适合在影院播放 这一启示乍看会觉得可笑,但却是一个最重要的结论。它提醒我们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没有商业影院和艺术影院的区分,因此这个市场可以说是没有从这个角度上细分的可能;第二,这一结论强调出创作者一定要对市场进行研究,研究受众的整体审美趣味、观赏习惯,在观影受众无法细分的情况下,电影要取得市场认可,必须考虑大多数观影受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