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岁末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文化发展战略,明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总思路。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进行了相关配套政策的调整,其中包括骨干国有电影企业面向市场的体制转轨、扶持社会资本进入电影行业、放宽境外资本准入门槛等,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国有电影企业实现了转型,民营影视机构得以迅猛发展,中国电影产业新格局基本形成。2003年对中国电影界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电影全面实施产业化政策,激活了电影的产业活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引导,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电影工作者的奋发有为,使得五年来影片生产数量连年攀升,市场票房持续增长,海外销售稳步上升,一大批优秀国产影片和各种不同类型风格的精品影片相继问世,而不断增添中的现代化影院、影城更是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电影产业发展的背景语境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使电影工作者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解除了我们意识中的困扰因素,从此,电影的发展与变革中的产业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五年来,中国电影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发展,不仅数量递增迅速,优秀影片也是层出不穷,实现了新的繁荣,归根结底就在于党的十六大从观念上解除了这种困扰,使电影人可以理直气壮地直面电影产业化的问题。 为了推动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增强民族电影工业在加入WTO过渡期之后抵御国际强势产业的冲击,政府对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出台了新的措施。2003年,《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等四部法规文件的颁布,大大降低了电影制片、发行、放映三个产业链环节的准入门槛,有利于吸纳社会资本,乃至境外资金投资电影产业。这些措施贯彻遵循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民营影视企业发展奠定了政策保证,也为电影产业整体发展找到一种活力。到2004年末,这些举措初见成效,随着民营影视企业获得与国有电影厂同等的制片出品权,影片数量开始连年攀升,2003年140部,2004年212部,2005年260部,到了2006年国产故事影片生产数量达到330部。与此同时,社会资本参与影院发展的积极性也很高,2003年新建的影院22家,影院银幕数量增加 110块;2004年新建影院143家,影院银幕数量增加443块; 2005年新建影院55家,银幕数量增加272块;2006年新增影院 82家,新增银幕366块。 数据证明了这些举措的作用与意义。其后,相继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有关事宜的通知》、《〈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和《〈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2005年),及《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2006年),夯实了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基础。其中《〈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和《〈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巩固了国内院线的稳定发展,确保了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安全因素;《关于实施〈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每家外资企业原则上只能在中国合资组建一家影视制作公司,对境外资本进入设置一定限制,是为了确保国有影视企业、民营影视企业的发展空间。应该说,后面这几个文件的出台是对2003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的补充,是在WTO框架下实行对本民族、本地域文化工业的一种保护措施,适应WTO成员国普遍呼吁的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诉求。 在政府加大政策调控力度的同时,专家学者对发展文化产业议越的热情空前高涨,从产业角度考察与研究电影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话题,各种产业研讨活动及专家学者研究、调查文章纷纷面世。一时间,关注产业问题成为电影研究人员热议的核心,营造出一个空前活跃的话语空间。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中国电影论坛”每届研讨的主题向产业话题倾斜,出版关注电影产业的论文集,并于2004年召开“首届中国民营影视企业高峰论坛”,时隔一年又召开了“第二届中国影视企业高峰论坛”,今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研讨的主题则是:“国有电影企业发展机遇”,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为配合这个主题研讨,专门做了一个“国有电影企业调查报告”。 与此同时,多项涉及到电影产业的年度报告纷纷出笼,这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等,而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则针对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研究分析,是一份比较全面的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其中“中国电影市场调查报告”章节是该中心自2004年起所做的面向观众、深入调查而得出的一项针对国内电影市场的调查报告。 一方面法规措施的相继出台促成了电影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专家学者的关注则为电影产业创造了一个舆论空间。近年来,专家学者对电影的关注不再囿于对影片进行文化分析与美学评判,开始以“产业视角”论英雄,这是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转变,为电影产业发展创造了话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