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作为一种声音图像文字并茂的媒体,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丰富多彩的电影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手段对大众的文化心理版图进行重新切割和改变。象征着全球电影最高水平的好莱坞就非常注重通过电影传播“美国精神”,通过好莱坞各大厂商、各大导演、各大明星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高技术手段在制造着美国式民主,美国式正义,美国式公平,美国式拯救等神话,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通过电影这一大众化传媒矮化、丑化、异化他国的文化心理版图。 2006年,中国引进了好莱坞福克斯、米高梅、迪斯尼、华纳、索尼、环球、派拉蒙等七家公司的19部影片,在这19部电影中,最引中国观众瞩目的是《谍中谍3》,该片由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世界级帅哥汤姆·克鲁斯担任制片加主演,亚伯拉姆斯担任导演。该片讲述伊森为了救出自己引以为傲的女徒弟琳德赛,返回特工组织,再次组织起天衣无缝的强大的特工小组,率领着电脑专家、伪装专家及语言专家德克兰和美丽迷人的女特工珍,和最恐怖的敌人戴维恩斗智斗勇,设下天罗地网,第三次面对高难“不可能任务”,面对前所未有的恐怖的敌人,越过重重的死亡挑战,穿越整个世界,解救自己深爱的女人,同时也拯救这个又一次陷入困境的世界! 该片有30%的内容涉及中国上海和浙江西塘镇。据说,该片来中国拍摄,是因为拍摄了《谍中谍2》引起轰动的华人著名导演吴宇森、华人著名动作导演袁和平向派拉蒙公司的高层推荐了中国,当剧组人员2005年4月到上海选景时,一到达就惊叹不已:“中国怎么会是这样?”上海现代化的建筑和悠久的文化给剧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让国人自豪、洋人称奇的国际大都会,经过好莱坞导演的“艺术处理”后让世人得到的印象却是惨不忍睹。 镜头一 当伊桑(汤姆·克鲁斯)一行人到达上海时,大约是晚上八点,我们在镜头里面看到的是油烟弥漫的居民楼、晾衣竿、破破烂烂的内衣、脏兮兮的楼房、以及女人的胸罩,还有锈迹斑斑的铁门,以及年久失修斑驳的墙壁,乱糟糟的像蜘蛛网般的电线。 镜头二 透过脏兮兮的玻璃窗,隐隐望见对面的中银大厦和林立的高楼,但是,在望出去的玻璃窗面前却是几双臭袜子和脏兮兮的毛巾,似乎导演在通过这个看似无意实际是精心设计的镜头将国际大都市上海的魅力进行了丑化消解,从而也对中国的形象进行了消解,在这种精心组合的镜头前,人们是绝对感受不到中国的崛起和上海的魅力的。这恐怕正好是好莱坞要的效果。 镜头三 大街上出现的那一辆亚洲北方石油公司的大型油罐车,绝对不是巧合,很容易令人们联想到了美国正在寻找理由制裁的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罪名是武器扩张。同时那辆长长的油罐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寻找石油的焦虑。 镜头四 伊森在追踪欧文·戴维恩的路途中出现的乱糟糟的建筑工地以及工地上升起的阵阵黑烟,地面上是几处莫名其妙的鬼火般的火焰,在这里使用的色彩是昏黄的,阴暗的,给人一种发霉的感觉,然而导演在远处安排了上海的高楼大厦和闪烁的霓虹灯,通过这些镜头组合剪接,导演再次对中国的象征城市上海进行了“巧妙”的丑化、矮化。 镜头五 伊森在城隍庙“飙车”打电话的时候不停地喊“没信号!没信号!”这简直是对中国电信的侮辱。我们承认可能在某些地区,“信号”确实不尽如人意,但在城隍庙、浦东大道这种地方都没有信号,在什么地方还有信号?难怪《谍中谍3》公映后,网上流传了这样一个笑话:伊森不停地在大街上高喊:“没信号!没信号!”中国移动一定会出来说“他用的是联通!他用的是联通!”联通一定会说“他用的是小灵通!他用的是小灵通!”小灵通一定会说:“他超速了!他超速了!” 镜头六 当伊森根据好友伯杰明·杜勒的全球卫星定位仪追踪隐藏在西塘的欧文·戴维恩时,镜头里面出现了打麻将的场面,破旧不堪的小屋烟雾弥漫,四个老男人呆滞的目光,乱蓬蓬的头发,麻木的表情,笔者不得不怀疑导演的动机,究竟是对中国人无意的误读呢,还是恶意的中伤? 镜头七 伊森追踪的rabbit foot到片尾也没有揭示到底是什么,但是,从坏人戴维恩落脚的地方装满了瓶瓶罐罐和试管以及各种仪器看,不是核武器就是化学武器,它就在中国!导演是否想要全世界的人明白中国是核扩散的罪魁祸首,或者中国正在进行罪大恶极的化学武器研究并极容易落入恐怖分子之手? 镜头八 从伊森踏上中国的土地起,镜头中出现的中国人全是面黄肌瘦的老人和妇女,一律是目光呆滞而表情麻木,哪里还有倡导建构和谐世界的大国度的人的自豪与光荣!片中除了那群愚蠢的中银大厦的保安是青年男子之外,导演让另外一个猥琐的中国青年男子肩负滑稽的箩筐与伊森擦肩而过,越发衬托出高大英俊的美国帅哥的英明神武。 好莱坞用电影精心设计包装美国文化霸权并向全世界推广,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推向世界,从而将美国制造的所谓“世界文化”推向全球。美国借助于经济和技术优势、语言优势、文化输出优势,把自身的文化作为普遍的价值标准,通过电影、广播、电视、广告、流行音乐、通俗文化等方式向外灌输,侵蚀所在国的文化生活,造成输入国文化传统被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