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至24年前,即1983年。香港《中外影画》杂志邀请到港访问的台湾新导演侯孝贤、杨德昌、曾壮祥、万仁等一行,与刚巧在港举行的“中国电影新作展”、应邀访港的内地导演郑洞天、黄健中等进行“会晤”。当时还邀请了掀起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徐克、刘成汉等人一起,做同行之间交流。但是,来自台湾的导演表现十分紧张,先是托辞推却,但经不起影展主办单位一再热情邀约,然后才声明:见面可以,但必须是一次“凑巧”的见面而不是刻意安排的会晤,不谈电影以外的任何话题;绝不允许拍照、不许报道。香港导演也表示,他们也是与台湾导演一起,“凑巧”地一同“遇”到了内地导演。幸而当时举行“中国电影新作展”的是没有政治色彩、香港戏院商人邱德根旗下的影院百丽殿戏院(位于当时荔园游乐场,现已拆卸),而《中外影画》也是一本香港私人电影杂志,并答应自己不做任何报道,也不邀请其他传媒参与,目的非常单纯,就是来自内地、台湾和香港的电影同行见见面,交个朋友,只谈电影,不涉政治(当时尚无两岸三地一词)。某夜,三地导演在九龙某餐厅“凑巧”相遇了。结果,这次30多年来三地电影人的第一次晤面,情景就像许多所拍过的电影情节一样,大家都在演“地下工作者”。 经过这次“凑巧”会晤,香港导演有些放心了,紧接着,在《中外影画》和香港电影文化中心撮合下,香港部分导演和访港的内地导演在位于尖沙咀的香港电影文化中心,进行了非“凑巧”式的而是较正式的会晤,后来还开开心心合照了。台湾导演表现紧张,可以理解。但是,香港电影人为何也表现如此小心翼翼?犹记得当年,许鞍华应香港青鸟电影公司主持人夏梦之邀,返内地拍摄影片《投奔怒海》(1982),虽然该片获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不少奖项,但是,饰演男主角的林子祥后来被迫在国民党在港所办的报纸《香港时报》上刊登“悔过声明”,说赴内地拍片是“误入歧途”,并“保证今年后不再复蹈复辙”云云……因为,当时的香港绝大部分电影都必须依赖台湾市场,电影人作品若不能进入该地区市场的话,无疑等于“自杀”。两岸政治对立,台湾当局就利用市场作诱,香港电影人必须与内地断绝关系,其作品才能进入台湾。所以,香港影人接触内地同行时,无不慎之又慎。然而,弹指间,15年一晃——1997,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电影和电影人也必须面对一个新局面——尽管两岸关系比起要扮“地下工作者”时早已和缓得多。 “九七后”,从刘德华说起 1997年7月1日零时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按《基本法》规定,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五十年不变”。同日凌晨,在接交仪式完毕后的滂沱大雨中,查尔斯王子在末代港督彭定康陪同下,搭乘英国皇家舰艇,离开添马舰海军基地(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总部),徐徐离开这由他们管治长达155年的“东方之珠”。在冒雨送别英国人离去的人群中,我们隐约见到刘德华也跻在人群中目送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的身影。我们理解华仔的感觉。毕竟,英国人在这里留下的,并不容易消失,也不会全部消失。 刘德华当然是香港电影人中的一员。自1982年拍摄第一部影片以来,他所拍摄过的影片多达118部,而于1997年及其之后拍摄的影片,则为30部,(1) 占了其所有作品的1/4强。而且,华仔是“香港电影票房之最”,自1985—2005年间,他所拍影片在这20年内票房收益超过17亿港元。获得票房最高的女演员是吴君如,有7亿多港元,而香港电影导演票房最高者则为王晶,超过10亿港元。(2) 这是一组骄人的数字。香港弹丸之地便创下了电影奇绩,不仅只属票房上的,还有人才辈出和创意上的表现,都无愧于“东方好莱坞”之称。虽然上述数字并未细分出1997年前、1997年后具体票房孰多、孰少,但稍对香港电影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1997年后的香港电影票房远不如之前的票房收入。如果以电影史分阶段角度看,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是香港电影的一个分水岭。因为这个时候香港电影涌现了有“新浪潮”之称的电影现象,打开了香港电影新一页。而刘德华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加入了这一股“浪”,是这新浪潮弄潮儿之一。同样地,刘德华也成了之后香港电影必不可少的人物之一。 1997年后,刘德华不但继续在香港发展他的电影事业,同时也随着他演技的进步,像老黄牛那样努力耕耘,以及对自己形象的经营,可以说,刘德华应该是在1997年之后获得了比之前更多的荣誉和为香港电影印上更深的烙印,甚至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才登上他电影事业的高峰。例如,先后于2000年凭《暗战》、2003年以《大只佬》(内地片名《大块头有大智慧》)分别获第19届、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尽管之前他曾获多次提名,但均名落孙山。前不久,香港举办“香港特区十周年电影评选”,(3) 刘德华与十分低调的制片家、电影实业家江志强(4) 同获“最杰出贡献奖”。与此同时,被誉为回归十年来最佳影片并被许誉为“拯救了香港电影”的《无间道》,刘德华与梁朝伟的精彩演出,也为该片增添了不少光彩。而刘德华资助的“亚洲新星导”计划,拍了6部影片,其中由内地导演宁浩拍摄的《疯狂的石头》(2006)不但好评如潮,也成内地卖座影片之一,轰动一时。因此,香港回归这十年,也是刘德华最具光彩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