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大片热”是当下中国电影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也是议论和讨论的核心话题,也见到许多颇富启发性的见解。然而,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之进行系统梳理和剖析的论著,真正严肃的学理探讨尚未出现,而面对这一关乎中国电影的发展并必然对中国电影有重大影响的“大片热”,中国电影理论和批评界的“集体失声”,不客气地说,再一次使中国电影批评面临彻底丧失信誉的危险,也可能会真正失去重建的机会①。笔者不揣浅陋,抛出引玉之砖,从全球化、后殖民、民族电影等角度对中国电影的“大片热”作一梳理。 一、全球化与中国电影“大片” 从全球市场范围看,美国影视作品已取得绝对优势地位。美国电影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现已占有欧洲票房收入的70%,全球销售的各类影视录像制品大多数都是美国公司生产的。2000年美国的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类出口额高达602亿美元,超过航空航天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1996年欧洲和美国之间影视业的贸易逆差达到56.5亿美元。1996年,好莱坞约有一半的利润来自海外,其中占据欧盟电影市场份额的70%(比1987年增加56%),占据日本电影市场份额的50%以上。与此同时,外国电影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却不足3%。从一定程度上说,美国电影已经成为“电影”的代名词。 我国虽是拥有全球20%人口的大国,但中国电影市场只占全球电影市场2%~3%。而且,我国电影产品的输出非常缺乏。影视产业方面,中国一直是贸易逆差。2003年,中国音像制品的进出口金额之比为9∶1,逆差严重。据统计,1997年和1998年我国共向海外销售影片269部,销售总额4848.66万元人民币,而同期日本影片出口总额达9556.2万美元(约人民币7.6亿元)。我国影片出口收入是日本出口额的1/16。 从票房收入看,以美国为主的进口大片几乎占据我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如2001年我国电影票房总收入是8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分账片票房占2/3。与此相应的是,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薄弱。以观众状况言,1979年,我国观众人次达到279亿,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电影观众人次大幅下降,2001年已经降至2.2亿。目前,中国人均看电影仅为0.5人次,不足美国的1/10。在美国,3亿人口创造了95亿美元的票房,人均进电影院看电影5.7次。2005年,电影国内市场票房达到20亿元,海外市场票房达到16.5亿元,电视播映市场达到11.5亿元,3项收入相加,电影综合收入为48亿元。这相对于西方电影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差距仍然巨大,比如在好莱坞,票房收入一般只占一部电影全部收入的1/3,此外的收入则为电视等版权和后电影产品的收益,美国每年有70亿美元的国内票房收入,其份额仅占美国电影产业的27%,“电影后”收入占73%。电影后产品开发的收入往往是一部电影票房收入的2至4倍,这就是海外电影投入产出的所谓“三三制”。而中国影片收入的绝大部分要靠票房。整个电影相关产业开发链条还远没有完全形成,多数电影产品的后开发和相关开发依旧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总之,由西方、尤其是美国推动和主导的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和内在因素,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出现这样一些引人注目的新特点: 1、电影艺术的双向交流逐渐成为“强势”的单向输入。从理论上讲,全球化的电影文化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平等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都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本不应该有“强”、“弱”之分。但在目前情势下,双向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单向强势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文化的输入。即便是有限的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中国电影,也很难进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主流院线放映,更不用说其他的大量的中国电影,更不用说我们的有些影人有意无意间向好莱坞趣味的靠近,对国外电影奖项的青睐。至于发达国家对有悖于它的价值观念的电影和电影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观念的阻止与抵制,更是妨碍了电影文化的双向交流。 2、电影与经济的日益一体化。与传统艺术相比较,电影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影响更大,这也就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发展,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在这个意义上,电影的发展水平、电影的艺术成就的高低,并不完全是电影艺术自身所能决定的。经济上的优势就会衍生出电影制作上的优势,经济上的强权也会通过电影表现出来。相反,经济上的劣势会严重影响电影艺术的发展,其民族特色也必然受到制约乃至扭曲。也正由于经济上的困难使得我们的中国电影不得不将争取最大的票房回报作为一大考虑因素,以便使之可以有起码的后续发展条件和可能,而这种经济上的考虑或过虑又使得商业因素往往压倒艺术因素、民族特色等等,一种不良循环就这样产生出来。 3、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依然强劲,对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冲击强度更大、面积更广。伴随全球化的发展,电影文化开始越出原来的学理层面,快速进入日常生活,对社会各领域形成巨大冲击,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电影开始向普通百姓心理层次的渗透,使得这些电影中所包含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正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 4、国产电影已经面临生存危机。如果中国电影仍然没有生存危机感,仍然拿不出应对的措施和切实的行动,其前景是可以想见的。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电影的“大片”给中国电影打了一针“强心剂”,自李安的《卧虎藏龙》之后,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以及周星驰的《功夫》等武侠大片纷纷出笼。从市场效益上看,几部“中国式大片”的成绩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李安的《卧虎藏龙》创造了华语影片在欧美影院上映时间最长的纪录;《英雄》的国内票房达2.4亿,并开创了中国电影进军海外市场的历史性突破,据统计其海外票房累计已超过11亿人民币;《十面埋伏》是1.6亿,《无极》上映两周就已超过了1.3亿,《夜宴》的票房也相当不错,正在热映的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票房则有望再创新高,如果算上海外市场以及音像制品的发售,经济收益就相当可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