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电影局预计,2006年中国电影达300部。在这个可观数字的基础上,以公映影片为主要对象,对中国电影进行一次以点带面式的年度扫描,会看到一幅颇为清晰的二元对立全景图。 一、“冰”与“火”:中国大片难见惊喜 “中国大片”是当今平媒、网络以及百姓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这本身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种体现。《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今年最惹眼的“大戏”,它们带给中国电影多少惊喜呢? 冯小刚拍摄《夜宴》可谓雄心勃勃,披上了民族主义的光鲜外衣,言称影片是对长期被世界误读了的“伪民族化中国符号”的一次拨乱反正。事实并非如此,《夜宴》骨子里缺乏对观众欣赏情趣、平民尊严和传统伦理道德的尊重。如果说《哈姆雷特》是以爱情、亲情、荣耀、生死作为舞台主题的话,《夜宴》则是一出由欲望、权力、背叛、复仇、勾心斗角组成的空间。片中除了青女,所有人成为私欲、权力的俘虏,尔虞我诈,蝇营狗苟,心灵扭曲,俨然一个阴暗无光的黑色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叔嫂、母子、兄妹关系暧昧的乱伦世界。如是的主题剧本恰恰沦为了“伪民族化中国符号”。从外在形式到内在主题,《夜宴》沾染着中国大片既有的种种特点。中西结合、半文半白、不伦不类的台词与《无极》血脉相承,还有观众熟悉的竹林大战、女主角裸露后背的洗澡、半推半就的激情戏,连剧中角色的名字也局限在《英雄》和《无极》之中,从无名到无欢再到无鸾,缔造了前无古人的“三无”人物。《夜宴》作为冯小刚由国内走向国际的分水岭,没能成为期待的中国大片的“里程碑”,对个人的意义远远大于对中国大片的贡献。 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在票房稳收的情况下,中国大导、大片却是反其道而行,继续以宫廷古戏与功夫武打觊觎“奥斯卡”。由于《黄金甲》代表内地角逐最佳外语片,《夜宴》“转身”代表香港地区参赛,开了中国两大导演为同一目标齐上阵的先河,再一次说明了中国大导们挥之不去的“奥斯卡情结”。这种个人情结的满足又以牺牲观众口碑为代价。伴随着《夜宴》在观众口水中“散席”, 中国大片愈加陷入信任危机,将《黄金甲》推到了挽救大片口碑的前沿。点映过后,部分影评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考虑到《无极》公映前后评论巨大反差的前车之鉴,《黄金甲》是否是“真正够格的中国大片”还有待观众的检验。可以肯定的是,《黄金甲》在题材和形式上囿于中国大片既有的框架之内,无非是一次奢华的稗官野史和数字技术包装下的宫廷山水画。 此外,《喜马拉雅王子》是一部“准大片”,投资比《夜宴》还多,但在创作阵容、宣传、发行方面远不及后者。本片被称为藏语版的《哈姆雷特》,导演坚持了原作叙事的基本框架,还王子以主角的地位,以托梦的形式让王子深夜遭遇老王的冤魂,完成血债血偿的复仇嘱托,加之似幻似真、掌控命运的狼婆等设计,形成浓厚的魔幻气息,在寻求真相中阐述爱、和解与宽容的明亮主题。由于影片不少地方与常人的思维逻辑相悖,使得整体叙事显得较为凌乱,最终在口碑和票房两方面都没有大的作为。 由此来看,走不出刺秦盛唐杀王的中国古装大片面临着发展的瓶颈,“高度期待—蜂拥报道—引起争议—集体批判”已是中国大片的命运轨迹。2006年的中国大片一如既往地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但在整体上依旧走不出口碑票房冰火两重天的阴影。 二、“破”与“立”:第六代坚持中有所突破 第六代带给中国电影一个意外的惊喜,《三峡好人》勇摘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三峡好人》选择在“贺岁档”与《黄金甲》、《伤城》同期上映,票房命运早已注定,但其摘金狮的突破性意义显而易见:其一,是第六代接班能力的显现。近年来,国内市场的冷淡反应和国外电影节的屡屡受挫,使第六代能否从第五代手中接过中国电影发展的大旗成了一个问号。这次折冠证明了第六代作为接班人的潜力与资质。其二,为第六代开拓空间提供契机。第六代长期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他们的作品没有一部产生过热烈的市场反应,没有一部被公众广泛认可,没有一位导演进入当代电影的一线阵容。若以国际A级电影节的大奖为评判标准,第六代在前辈面前多少显得暗淡无光。如今破除了此种尴尬,为第六代获得更多生存与创作空间提供了可能。其三,是对贾樟柯坚持艺术操守的肯定。《三峡好人》是贾樟柯“影像世界”的一个发展节点,一座金狮包含着他十年创作的不尽艰辛,让观众铭记与体悟的依旧是洞穿灵魂的艺术魅力。其四,是中国艺术电影的胜利。电影作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影像化还原与保留。记录着社会某个阶层点滴生活的《三峡好人》力夺金狮无疑是中国艺术电影的一次胜利,必将激发有志于艺术电影创作者的激情。 第六代的突破还表现在对商业制作的大胆尝试。王光利导演的《血战到底》、《卧虎》两部电影引入荒诞幻想、警匪对峙、快速剪接等香港商业电影中的常规元素,开拓了一片与艺术并举的娱乐舞台。 贾樟柯之外,第六代的几位代表人物也有“重拳”出击,且坚持着关注弱势群体与写实影像的风格。路学长的《租期》将视角对准妓女这一边缘阶层,显露出“犯时忌、逆潮流”的创作勇气。除了捕捉到妓女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外,该片还构建了一个现代与传统撞击的叙事架构,展现了现代文明思潮影响下价值观念动荡的当代农村,通过对传统、现代、人性、尊严、社会病态的讨论引发沉痛而冷静的感染力。王超的《江城夏日》讲述一位父亲到武汉寻子的故事,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与内心挣扎中表现乡下人在城市生活的艰难,撕开了中国农村悲剧的一角。张元从《绿茶》这类无病呻吟的都市虚无爱情片中走出,恢复了些许早年的锐气,《看上去很美》试图透过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影射专制体系如何让一个孩童的心灵受到扭曲。遗憾的是由于脱离了社会背景,这种影射显得虚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