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学院受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双重领导,办学具有强大的产业背景与集团支撑。浙江物产集团是国家12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和20家重点培育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之一。办学中,学院依托物产集团,为流通产业和物产集团提供全方位、深入型、高水准的服务,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开展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利用浙江物产集团的流通产业背景优势,开拓以品牌化、可控化、实战化、标准化、规模化为主要内容的产学研一体化深度合作的校企生产(经营)性联合体。目前学院与浙江物产集团合资共建实践基地280余亩,可用实训设备2000多万元,共享的实践指导教师达200多人。 一、“五化基地”的内涵 “五化基地”指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应用开发和服务能力为第一目标,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创新与技术应用服务能力为第二目标,产学研一体化深度合作的校企生产(经营)性联合体。为区别以往传统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本文将从基本内涵、特点和运行模式三方面来具体阐述: (一)“五化基地”的基本内涵 “五化基地”作为产学研一体化深度合作的校企生产(经营)性联合体,主要有品牌化、可控化、实战化、标准化、规模化等五个标准化要素,贯穿实训基地模式的开发过程。 所谓品牌化,是指与品牌企业、规范企业、业务量充足的企业建立互赢关系。 所谓可控化,是指学院能够对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直接或间接实施控制性影响的权利,这种权利的行使可能是通过控股、通过其他中间人、通过合同或其他的方式实现。 所谓实战化,是指创造真实的职场环境,有真实的业务工作,能真刀真枪地干。 所谓标准化,是指训练与考核标准与劳动部门的标准、行业企业标准、学校课程标准等一致。 所谓规模化,是指有足够规模的岗位,保证本校学生和教师以及社会岗位培训、技能鉴定的需要。 (二)“五化基地”的特点 1.课内外教学互动紧密 高职院校按照“五化基地”标准建设的校内外一体的实训基地,是通过与社会企业的紧密合作,大量吸引社会或行业、企业的资源进入教育过程,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作用建立的。校企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选定与建设标准、校外实践教学的“课程能力标准”、“教学实施纲要”和考核题库,共同建立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制度,并有效地组织实施,有效地实现校内外互动,最终促进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校内外基地设施共享 高职院校按照“五化基地”标准建设的实训基地为企业各类人才培训提供有关师资、场地和教学设备。而企业向学校提供学生校外实训场所和教师挂职锻炼岗位。这种方式大大地扩充了学校的教学设备,满足了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要求,实现了人才培养的“零对接”。 3.学生校外实训零距离衔接 “五化基地”赋予了校内一般性实训基地、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传统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新的内涵,学生可以在这三种实训基地中依次实现基本技能训练、职场氛围熏陶和职业素养养成和零距离实践训练等。 (三)运行方式 “五化基地”作为产学研一体化深度合作的校企生产(经营)性联合体,其运行方式主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即引进著名企业品牌,学校在校园内提供实战化经营的场所,企业与学院组成联合股份公司,合作建设生产服务型实训基地。主要是与品牌企业、规范企业、业务量充足企业建立互赢关系,通过真实业务的工作,提供充足的实践岗位,为学生实践、教师进修和社会培训服务,而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目标、规格、参与学校课程等教学改革、共同建立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基地。通过校企紧密合作,采取“请进来”的方针,建设基于校企双赢的品牌型(租赁控股型)可控式实战化基地。 例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强大的流通产业背景的优势,开展了校内外一体实训基地模式探索,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建设实训基地。学院与行业的龙头企业——浙江物产元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元通快修下沙分店”,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维修服务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进行经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真实职场氛围的实践教学基地。 “走出去”即以企业现有场所为依托,校企共同投资组建联合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明确由学校方控股,双方经营设施采取租赁形式,共同负责经营与培训,并在公司章程中明确以培养学生为主目标、以适度盈利为辅目标。学生进入实训前要具备与企业实训相衔接的职场化要求的校内实训考核要求;进入实训公司后有明确的岗位、岗位训练程序,及达到一定等级的校企制定的职业资格要求。学校利用社会企业的资源和优势,主动为企业服务,在企业内部建立实战化的实训基地。具体表现:围绕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技术攻关和咨询;承担各类人才的培训任务;“订单式”培养专业知识精、业务技能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企业为学校实训提供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充足的实践岗位,为学生实践、教师进修和社会培训服务。